设计学类专业课程中模块化实践课题的介入

来源 :全国高等院校综合设计基础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jia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设计学类专业实践课题系统构建,由浅入深、螺旋式地展开,使各个学期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更加科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实践课题反过来也能够检验出一个学期、一个学年课程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在设计实践中融合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突出设计学类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其他文献
交互设计教育是近年来全国大力发展的新兴设计教育领域,目前由于发展历史较短、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还没有建设出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本文对基于用户体验的交互设计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方式进行了探讨,总结出符合现阶段科技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环境的交互设计实践教学模式.
在中国,自先秦时代起,商业活动便在谓之"市"的固定场所里进行.在唐代,在"市"里,主要是被称为"坐贾"的当地商人在开设的"肆铺"进行买卖,而经营肆铺的人们所结成的商业联合会就是"行",类似于现在常说的"商行".笔者欲通过本论文,对唐代粟特商人们在“行”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进一步研究探讨,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上述学术空白。首先对唐朝国内的“市”中的“行”进行了考察探讨,就“行”中多有粟特商人存在的
从研究创新创业的大环境入手,通过寻找我国当前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特点以及问题,将协同创新式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创业大环境结合,根据设计专业的快速发展和多学科融合趋势,将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从传统的设计拓展到服务、体验、管理以及社会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协同创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在设计参与及双创模式的建设方面,将设计的焦点转化为"社会需求",通过国际化的知识平台建设和协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高校环境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和课程开展的形式,提出造型基础教学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影响因素,阐释综合造型基础教学中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强调造型基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推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之中,艺术设计教育以及创业教育开始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两个项目主要以培养大众服务的设计型人才为立足点和核心,因此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如果老师没有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将教育实践与现有的社会生活相联系,那么就会导致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无法为社会培养出知识与技能以及实践应用水平相对较高的人才.对此,教育实践者以及管理者需要站在宏观发展的角度,建立和完善纵向工作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计划,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创新创业内涵和设计学学科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当前设计学"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分析和总结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设计学工作室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高等艺术教育的专业性在专业教育中占据突出的位置.但是,伴随着艺术本身发展的多元化,高校艺术专业教育与艺术一起面临着危机与新机.当前,高等艺术教育存在着知识片面化,知识缺乏系统和全面性,创作与素养水平不对等,教育内容不够合理,教学体系、评价体系有待优化.基于此比照国内外高等院校艺术专业教育中专业性与通识性相融合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高等艺术教育现阶段实际,探索一条适合专业性与通识性相融合的专业优化结构
本文主要通过"三融四境"职教新模式下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过程与方法,就职业类院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发展做出了研究与探讨,并以实际的改革例子,对"三融四境"模式展开深入的阐述.
高等院校学生艺术素养提升是当前高校素质教育培养的关键要素,大学美育成为构建高校艺术素养培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从大学美育课程视角,树立以人格教育与审美精神为立足点的培育目标,以"四教合一"的教学模式拓展培育途径,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提升培育效果,对大学美育课程进行教育方法与手段的革新,是提升高等院校学生艺术素养发展的切实路径.
目的:给处于发展瓶颈中的传统工艺企业和作坊提供创新发展思路.方法:以西安美术学院设计系产品设计毕设作品"染着"扎染服务体验设计为例,通过对案例中的创新设计介绍与市场前景分析,从而得出传统工艺企业的创新设计中,需建立用户思维、重视产品体验思维及提高互联网属性思维.结论:对于处于发展瓶颈的传统手工业企业与作坊来说,需要用互联网思维认识和思考企业发展的问题,积极拥抱互联网,通过创新性设计使得企业摆脱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