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道德精神成人”之我见

来源 :中国教育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道德精神和精神成人的现有成果,以及知、情、意、行等道德养成的一般模式,大学生道德精神成人包括明辨道德是非、理解道德权责、践行道德勇气、遵守道德秩序等四大方面.深刻理解并勇于实践大学生的"道德精神成人",既有利于推动道德教育和精神教育的专业化研究,也可以为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和高级专门人才素质提供理论指导.
其他文献
社会转型期,进入到21世纪初,带来的社会问题很多,从而向高等教育和大学提出了必须坚持正义、自由与忠诚的要求.结合国情解读普世精神,并将其批判地发掘、弘扬,坚守大学的这些精神,培养坚持正确立场、忠于正义的知识分子,是社会转型期中的大学所应担负的使命.
邓小平公民教育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领导的思想解放运动以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为邓小平公民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创造了条件.邓小平公民教育思想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主要包括肃清封建主义思想影响、民主权利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邓小平公民教育思想从我国实际出发,强调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和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强调
本文阐述了公民素质教育的起源,及中外公民素质教育的发展状况。其特征是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突出主体精神,并关注终身发展。由于进入21世纪后,不断采取措施强化智力素质、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已成为各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预示着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向。因此,研究中外公民素质教育的发展历程、特征与价值,为的是,探索规律、总结经验,为当前的教育改革所采用。
价值教育是有时代性的,自由民主精神是今天价值教育的基础.价值教育以主要关涉公共生活的社会共同价值为主要内容,其根本目标是维护民主制度和社会的稳定、和谐.在价值教育中,应避免以某种特定的所谓"高尚价值"挟持个人自由,威胁自由民主制度.在社会共同价值基础上,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机构,开展多元化的价值教育,供学习者选择,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
本文阐述了中国公民素质教育的政策导向,其中在中国中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推进和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目前中国小学公民素质教育的特点是以育德为先,初步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格局;加快立法进程,使中小学教育走上全面依法治教轨道。但仍存在在教育目标上公民素质教育的性质还不够明确;“应试教育”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教育经费短缺,教育投资总量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
本文阐述了公民的含义。公民素质教育是以公民实践活动为主要形式的教育活动。公民素质教育,即是现代国家根据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素质形成的规律和需要,通过特定的教育活动,对本国公民所进行的提高人的质量,从而更好地履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过程。因此,我国的大、中、小学校教育从本质上讲,是公民素质的基础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对传统乡村社会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新型"的公民社会成为乡村社会的发展方向,时至今日,乡村社会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新型"公民转型过渡的关键时期.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与乡村道德伦理体系发展脱节,使得乡村社会面临日益严重的伦理危机和社会危机.培养具有公民资质的村民是乡村社会摆脱危机、走向正常公民社会的必经之路,而培养有资质的公民只有通过在乡村开展公民教育来实现.
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小学教育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另一方面对小学教育阶段开展公民教育的课程、校本研发、学校管理、公益活动、法律宣传活动、传统文化等问题,试分析我国小学公民教育的实践与突破。
公民教育在民主化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是推进社会民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公民个人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当前公民教育却存在着在教育定位上,将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公民教育;在教育形式上,侧重课堂公民知识学习,缺乏实际公民生活体验和锻炼;在教育内容上,过于重视义务的教育,轻视权利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灌输式教育占主导地位,难以适应学生的发展等问题.本文试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我国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迫切要求学校德育进行以培养合格公民为核心的整体改革。杜威以培养"好公民"为目的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正好为我国的德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视角和实践参考。杜威把道德教育看作是一个公民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个体必须接受的"训练"。他倡导知行一致和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注重合乎人性的道德教育方法。他把公民个体理智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训练看作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提出要确立一种以反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