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质酸凝胶防治上颌窦口疤痕闭合的动物实验研究

来源 :2012年全国鼻部感染与变态反应疾病暨鼻肿瘤专题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m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观察透明质酸凝胶在鼻窦功能性手术后防止上颌窦口瘢痕收缩、粘连、闭合等方面的疗效。方法:7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15只。以4mm球面切割钻将上颌窦中壁与鼻腔打通,形成一个直径4mm边缘无黏膜的圆周形孔道。在孔道两侧中的一侧随机填入透明质酸凝胶(PureRegenA Sinus Gel或PureRegen B Sinus Gel)或MeroGel(商业用透明质酸制品),另一侧不做治疗作为空白对照或填入MeroGel作为对照。选取术后2、3、4周3个时间节点,每组分别随机选出5只兔子无痛处死。暴露窦腔,完成对孔径的观察及测量。治疗侧的孔径与对照侧进行比较。采集上颌窦造孔处黏膜,对其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胶原沉积、治疗残余、成纤维化、肉芽发炎等指标。结论:透明质酸凝胶在防止鼻窦开口术后狭窄化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鼻窦术后填充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辅助鼻内镜下切除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手术方法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例鼻窦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其中男2例,女2例,19~55岁,平均38岁,其中原发于上颌窦内的骨纤3例,原发于蝶窦内的骨纤1例。术前行16排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全部病例均采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治疗。结果:4例患者均在影像导航鼻内镜下准确找到病变并切除。3例患者术后
目的:提高对单纯性蝶窦炎的共识,探讨鼻内镜手术对其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分析49例单纯性蝶窦炎性疾病的临床表现,比较非内窥镜手术10例和鼻内镜手术39例的手术效果.本组49例,男27例,女22例;年龄16~63岁,平均42.1岁.其中单侧46例,双侧3例;蝶窦炎25例,黏液囊肿9例,息肉5例,非侵袭性曲霉菌蝶窦炎10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活检证实.49例中仅14例(28.6%)首发于耳鼻咽喉科,
目的:调查分析东北三省报考飞行学员的人群中慢性鼻-鼻窦炎(CRS)患病率和病情严重度,以及CRS患病率与变应性鼻炎(AR)的相关性.方法:东北三省2010年3月至2012年5月间自愿报考空军飞行学员参加体检的应招对象,体检前宣传时不限制患有鼻科疾病者报名参加体检,耳鼻咽喉科实际调查检查14719名学生,全部男性,年龄17~24岁.按2009年《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和《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在难治性鼻窦炎治疗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1例内镜鼻窦术后持续鼻窦炎患者,进行口服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治疗,每日2次,连续4周.将治疗前及治疗后患者主观症状应用慢性鼻-鼻窦炎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分;鼻内镜检查量化评估了解鼻内镜下观察到得鼻腔及鼻窦改善情况,进行鼻内镜检查评分.结果:治疗前患者VAS总得分为(24.41士5.50)分,治疗结束时为(20.03士3.6
目的:研究酸性哺乳动物动物几丁质酶蛋白(AMcase)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18例鼻内窥镜手术摘除的鼻息肉组织,按单纯息肉组、鼻息肉且血液嗜酸粒细胞增高组、鼻窦炎伴息肉组,每组6例(观察组),12例鼻内窥镜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取其下鼻甲黏膜组织,分为单纯下鼻甲肥大组及下鼻甲肥大伴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组,每组6例(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和比较各组蛋白中Acase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及生存素(Survivin)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三者在鼻息肉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三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5例经鼻内镜手术切除的鼻息肉标本为实验组,及同期单纯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部分切除的肥厚下鼻甲黏膜组织15例为对照组.25例鼻息肉标本取材于2009至2011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鼻科接受鼻内镜手
目的:观察上调IL-10的表达对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动物模型上颌窦黏膜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以慢病毒为表达载体,上调IL-10的表达(LV-IL-10).实验分3组:生理盐水注射组、LV-IL-10治疗组和LV-GFP注射组.制作家兔慢性细菌性鼻窦炎动物模型,然后在其上颌窦内侧壁用4mm电钻进行造口制成创伤模型.在创伤前3d,各组上颌窦内侧壁黏膜下分别注射生理盐水、LV-IL-10和LV-GFP.
目的:通过报告29例复杂、复发额窦病变行DarfⅢ型额窦手术的经验,探讨相关技术方法的应用及手术适应证的选择.方法:29例额窦病变患者,年龄35~73岁;男17例,女15例.其中,额筛窦复发性内翻性乳头状瘤7例,额窦骨瘤1例,术后复发性额窦黏液囊肿6例,复发额窦炎7例,阿司匹林哮喘伴鼻息肉/鼻窦炎8例.采用经鼻内镜下将双侧额窦底切除并融合的DarfⅢ型额窦手术.其中4例术中在影像导航系统引导下定位
目的: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JNA)不同的手术进路的选择。方法:分析了研究自1997年6月年至2011年6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JNA患者共173例,所有病人均为男性,共完成216次手术,2次手术29例,3次手术7例.平均随访时间为84.8个月.传统外进路包括,经硬腭进路,鼻侧切开进路,面中翻接进路等.内镜下手术进路包括:1.单纯鼻内镜下进路:适用于位于鼻咽顶部较小的JNA.2.单侧鼻孔联合同侧柯-陆氏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Eotaxin、蛋白激酶C(PKC)和血管内皮因子(VEGF)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并研究这三个因子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中的共同作用.方法:设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选取51例鼻息肉组织,对照组选取2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用HE染色、免疫组化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三组中嗜酸性粒细胞的分布,分析嗜酸性粒细胞(EOS)浸润数目与Eotaxin、PKC和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