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的王府园林

来源 :全球视域下三山五园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_yue_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西郊海淀镇一带土地丰美、泉水汇集,辽金以来即为游憩之地.进入清代后,从康熙帝开始,历代统治者结合水利建设,引水挖湖、建造离宫,在西郊建造了大批园林.清代著名的三山五园中,除了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以外,畅春园、清漪园和圆明园都位于海淀一带.特别是,在这些著名皇家御苑的附近,更建造起一批皇子与勋臣的别墅与赐园.本文即以样式雷图档为主要依据,参考其他相关史料,从总体的角度整理与分析西郊赐园的历史与演变,并探讨其园林特色.北京西郊宗室赐园与圆明园、畅春园在造园手法和空间尺度上有很大的相通之处,它们都是平地水景园的代表。它们的这些相通之处,体现了这种造园艺术在那个时期走向成熟和得到推广。还要指出的是,西郊赐园的特点还体现在对建筑的礼制要求。
其他文献
"澄怀"是一种美学追求,"散志澄怀"是其具体表现形式的代称,三山五园中的散志澄怀是在特定的皇家园林中,帝王、贵胄、词臣共同参与,诗文书画等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一种特殊文
文化记忆是指一个民族或国家的集体记忆力.文化记忆理论是近年来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和文化研究关注的热点问题.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它的文化记忆还在发挥作用,就可以得到持续发
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与北京三山五园是清代皇家园林的大成之作,两者均有大量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通过比较,这些兴建于承德和北京两地皇家园林之中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在政治、
香山静宜园建于清乾隆十一年,乾隆皇帝御题静宜园二十八景和御制诗,并写下《静宜园记》对建香山静宜园的缘由和取名静宜进行了说明,在建成香山静宜园的第二年,乾隆十二年(174
会议
清朝光绪时期,慈禧太后对于戏曲的喜爱已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其执政后期,为了舞台的表演效果和赏戏的水准,慈禧太后不惜花费巨资,在颐和园内重建了听鹂馆戏楼,亲自把关修建了
会议
本文从文化谱系学的角度,考察三山五园御制诗的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通过分析三山五园御制诗与中国传统山水田园诗派的异同,发现三山五园御制诗借对城市园林的描写沟通了中国
京城西北郊三山五园为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香山静宜园以其独特山林选地,秀美的四季四时景观及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在皇家园林发展史中占有独具的特色.本文根据丰富的历
会议
本文引入"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分析框架,认为三山五园地区存在着上层皇家宫廷礼俗与下层民间礼俗.从皇家园林的建筑到仪式活动,诸如安佑宫祭祖所反映的吉礼、正大光明殿接待
清代在北京西北郊先后建造了玉泉山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香山静宜园和万寿山清漪园(颐和园),所谓三山五园.三山五园不仅是清帝散志澄怀的皇家园林,更重要的是清帝视事之
本文以分析耕织文化的形成和农业景观的产生为前提,从解读清代皇家园林中"耕织文化"、"田园风光"最为典型的颐和园和圆明园入手,以历史图文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它们在立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