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尧泰平械款交涉研究

来源 :“史学视野下的世界与中国话语”研究生论坛暨湖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华学院第三届研究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ka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18年底张敬尧政府与日本泰平公司签订购械定款合同,五十三万余元定款全付清后日方却未履约交械。张督先与泰平公司交涉,要求废约退款;张督退出长沙后再次与泰平公司交涉,要求交械未果,后不得不请北政府出面与日政府交涉;张敬尧离湘后仍在与泰平公司交涉,要求退款,但赵恒惕政府认为购械定款是湖南公款,应归全湘所有。在此过程中,各方目的不一:张敬尧想扩充势力或分润私囊,北政府想据军械或定款为已有,赵恒惕政府希望索回定款赈济辛酉旱荒。泰平公司及其背后的日本军方虽希望按期交械,但不得不服从于日本政府既不交械也不退款的耍赖方针,这使军阀割据混战下的弱势中国购械定款交涉各方的目的无不落空。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女性婴儿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为制定中国女性婴儿不同地域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了中国15个单位测定的287例健康女性婴儿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运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其与七项地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女性婴儿红细胞沉降率参考值与地理因素之间有很显著的相关关系(F=13.215,P=0.001).
城市空间增长边界(UGB)是控制城市蔓延的重要手段,从生态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的制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对于引导城市健康发展、塑造城市内外空间结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无锡市为例,统筹考虑城市历年人口、经济和用地变化,结合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预测城市用地规模,在此基础上,采用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方法,结合专家打分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运用GIS技术对无锡市土地利用生态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到综合土地生态
Shif-share分析法能够评价一段时间内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选取两个连续不同的时段进行动态分析能够反映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本文运用偏离一份额分析法,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江苏、浙江、上海制造业2007~2010年以及2010~2013年竞争力水平和内部结构的变化,以探究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竞争力变化格局和未来发展方向。结果 表明,江苏制造业整体优势凸显
区域经济弹性概念及其研究框架对于理解短期危机背景下的区域经济系统响应、调整和变化过程以及区域经济系统长期适应演化过程开辟了新的视角.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区域经济弹性迅速成为区域研究的热门议题,目前已成为区域研究的一个重要新方向.2013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持续下滑,长期存在的体制刚性、结构惯性、创新乏力等根深蒂固的问题再次凸显出来.本文尝试从演化视角对已有区域经济弹性研究框架进行了梳
公路交通网络是城市群空间组织的骨架,对城市群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同意的时政背景下,本文基于空间句法,以公路网络交通为基础,从全局性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局部性公路交通网络评价、公路网络空间协同发展评价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公路交通网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全局尺度上,长江中游城市群呈现“两轴多节点,网状廊道”的路网形态模式,区域路网可达性体现出不平
在对产业系统生态效率内涵进行阐释的基础上,基于资源效率、清洁生产和末端治理等不同生产环节的效率综合构建了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测度模型,并据此对松花江流域产业系统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①不同生产环节的效率具有明显的流域特征,且流域生产环节效率的发展具有路径依赖效应;②流域资源效率具有“马太效应”特点,而清洁生产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地理梯度特征,且末端治理效率呈现出由反
大连作为东北对外开放门户和东北最大的沿海城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过程中应当起到引领作用。因此,对大连实施东北全面振兴战略的政策和路径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在分析当前东北振兴总体形势的基础上,重点对2003年特别是2009年以来系列中央文件对东北及大连的定位和政策支持进行梳理,概括了大连市对新一轮“东北振兴”政策的落实情况:对大连在东北全面振兴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而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军阀混战,南北对立,位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四川,频繁发生外轮受到攻击的事件.1924年9月份在川地发生一起宜阳丸案,日本使馆立即向中央政府提出抗议,北京中央政府、川军军事当局以及日本驻重庆等地领事三方设法交涉,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交涉过程一波三折,从调查宜阳丸案的原因开始,交涉经历停滞、转机和完结几个阶段,时达两年之久.案件交涉中出现的复杂情形,反映了中国的内乱与外交的软弱.
地方政治势力影响乃至介入外交活动,是近代中国外交的重要特点.这一情况既源于中国古代办理“边事”的历史传统,又深受“半殖民地”状态下外人在华享有治外法权的客观条件影响.在此现实状况下,在外交事务,尤其是涉及到地方的对外交涉事件中,中央政府同地方势力的互动关系便成为了事件发展走向乃至结局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1913年(民国二年)9月二次革命后,由于江苏都督张勋麾下士兵于南京杀害三名日本侨民,而引发的中
辛丑议和之后的中英修订商约谈判,在晚清政府修约外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此次商约修订涉及到多个层面的问题,对中英关系及清政府的内政外交均有重要影响。这次修约谈判中,洋盐纳税进口成为其中一个较为重要的议题。尽管该议题在第九次会议后搁置未议,也未被写进条约,但其重要性却不容小觑,反映了英国对华政策的一贯性和变化性,即在保全中国旗号下对华的新一轮掳掠。同时,也彰显了清政府国家主权观念的强化和民生意识的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