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共晶Al-Si合金半固态浆料稳定性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学术年会、第五届全国铸造复合材料学术年会、第十二届全国铸钢及熔炼学术年会暨中国有色金属加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ang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保温时间和保温温度对电磁搅拌ZL117合金半固态浆料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半固态浆料中初生Si的颗粒直径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大,但在前15min内增长速度比较缓慢,15min后增长较快;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增大;初生Si的形状系数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而变得越来越大,但也在前15min内变化较为缓慢,15min后变大速度突然加快;初生Si的形状系数在620℃下保温时最小,在610~620℃之间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而缓慢变小;在620~650℃之间随着保温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加.
其他文献
规格为260mm×1020mm的无氧铜(TU2)宽厚板铸坯,作为铸钢用结晶器水冷壁的最佳用材料而得到用户青睐.但由于该铸块规格较大,铸造具有相当的难度;且无氧铜本身极易吸气,如浇注方法选择不当,不能使熔体中的气体彻底排出而留在铸锭内部,就会产生微小气孔和疏松等缺陷,导致铸坯经热轧时,产生裂纹甚至报废.通过采取加磷脱氧、多孔二层坩埚浇铸、控制工艺参数等方法,来抑制微小气孔和疏松等缺陷,使得铸块开发得
采用工频有芯感应电炉,通过有效的覆盖在大气中直接熔炼合金.利用合金元素的特性并充分控制好加入工艺,采用将合金元素以单质形式加入的方式进行熔炼,既保证了材料的成分,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根据多元复杂铝黄铜的特点,设计并制作了长结晶器对熔体进行连续铸造,使材料的综合性能满足其使用要求.
本文介绍我国铍铜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铍铜工业现状,论述了技术进步对我国铍铜工业的影响、作用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Al-Ti-C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铝及其合金的晶粒细化剂.介绍了该合金的制备方法及其趋势,并简述了该合金的细化机理、细化效果和应用状况.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其细化机理的研究滞后,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该新型细化剂的发展.提出了关于该新型细化剂研究的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
从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方面探讨莫来石短纤维替代Al2O3纤维作为铝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的可行性.采用X-ray衍射、显微组织观察以及拉伸试验进行研究,结果发现Mullite纤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的强度比基体明显增强,但是稍低于Al2O3纤维增强的铝基复合材料.
采用正交试验法优化了电解加钛共晶铝硅合金的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固溶温度为535℃,固溶时间为7h,时效温度为175℃,时效时间为10h时,热处理效果最好.探讨了各因素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及强化机理,分析了硅相在固溶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研究发现,当采用优化的热处理工艺时,硅相形态圆整,未发生明显粗化,对合金的强化作用较好.
通过OM、XRD、SEM、EDS、DSC和拉伸试验研究了AZ80+xSr合金铸态的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探讨了Sr在合金中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AZ80+xSr的合金铸态显微组织主要由基体α-Mg基体和化合物β-Mg17Al12相组成,Sr含量较高时可形成高温稳定相Mg17Sr2相;微量Sr分布在在晶界上,Sr的加入使合金晶粒明显的细化,随Sr含量的增加沿晶分布的化合物相增多增厚,Sr含量进一步增加
挤压铸造主要用于高径比小于3.5的铸件,研究大高径比铸件挤压铸造将扩大这种近终形铸造技术的应用范围.用试验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大高径比铸件凝固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分布以及它们对铸件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凝固过程中铸件的压力和温度分布极不均匀,远离冲头处压力低,易于形成缩松缺陷;压力影响铸件的组织和性能,压力较大的部位组织较细,力学性能较高.
采用自行研制的一套机械搅拌装置,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搅拌温度、搅拌速度及搅拌时间)对半固态Y112铝合金组织的影响.研究表明,搅拌温度越高,搅拌速度越大,固相颗粒越细小、均匀和圆整,但温度太高,固相颗粒会熔化;随搅拌时间的延长,固相颗粒先变得细小、均匀和圆整,然后长大.探讨了半固态组织的演变机理.
在二次加热过程中,为了使坯料中的温度均匀分布并获得细小的球化组织,必须准确控制加热电流、加热时间与坯料温度之间的关系.以A356合金为对象,采用中频电磁感应器进行了二次加热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尺寸为φ45mm×70mm的棒状坯料,线圈尺寸取φ70mm×100mm,加热路线采用三段加热+保温时,经过约10min的二次加热,坯料达到了预期的状态,可以满足后续成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