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血管内个体化治疗

来源 :2016全国神经损伤大会暨第五届天坛全国神经创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mu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是指位于海绵窦内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因外伤破裂而直接与静脉相通,形成动静脉瘘,其原因多为颅底骨折,在整个颅脑外伤中约占2.5%.临床症状主要与静脉引流方式、瘘口大小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5年11月确诊的44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3例行钻行引流术(对照组),另外21例予以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1/日(治疗组),3个月后根据临床症状及头颅CT结果评价疗效.有效:临床症状完全或部分缓解,硬膜下血肿完全或大部分吸收;无效:临床症状未缓解,硬膜下血肿未减少或增多.结果:对照组有效21例,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制止活动性外出血、维持有效的循环功能、局部创面的处理、防止和处理脑疝等,其实临床护理和营养支持同样重要.本文从营养支持的时机、需要量、方式、评价等方面阐述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营养治疗问题.
本文总结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02年到2015年收治经眼眶颅脑异物穿通伤患者5例,整理手术治疗相关经验给予汇报。主要从异物入颅解剖伤道分析、术前影像学评估、手术入路选择和术中辅助技术应用、术后感染和出血相关并发症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眼眶周围结构复杂,术前需要详细了解伤道周边解剖特点,并做包括颅底重建CT,CTA等相关影像学检查,手术入路选择需要遵循个体化和“最小二次损伤”原则。
颅脑损伤单元作为一个多学科合作的医疗综合体,以一体化的“抢救+治疗+康复”为核心,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模式,能够使每位脑外伤患者尽早接受全面、科学的医疗服务,进而达到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存活患者生活质量和减轻社会医疗负担的宏伟目标。在颅脑创伤单元模式中,早期的康复指导有利于患者在病情稳定之后顺利进入下一阶段的康复治疗,进而缩短急性期住院时间、改善预后,最终获得最大限度的神经功能恢复。
顶枕部部硬膜外血肿有25-50%与静脉窦损伤有关,因静脉窦损伤导致的硬膜外血肿死亡率非常高.介绍了一个成功治疗矢状窦中后部外伤的病例,并探讨如何制定最优手术方案.结果表明对于矢状窦处凹陷性骨折伴出现,术前当充分评估,设计术中能扩大的皮瓣和骨瓣,切口需跨中线,皮瓣覆盖足够手术野,兼顾头皮血供。矢状窦上方凹陷骨折,中间骨桥对矢状窦修补很有帮助,术后对矢状窦有保护作用。碎骨片拼合后,尽可能回纳骨瓣。本病
本实验探索出一种经济适用的颅脑疾病模型,结合数字医学网络平台的应用,为医生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案提供指导,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从而挽救病人生命。
1995年本科医生亲属因颅内血肿在外院开颅,术后迟发血肿,转入本院再次开颅,术后严重颅内细菌感染.该患者静脉使用万古霉素、头孢他定、亚胺培南,鞘内注射万古霉素、头孢他定、美罗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等病情仍继续恶化,高热39-41℃,脑脊液中白细胞数达23,000×106/L.患者处于垂死状态.在这种危急情况之下,建议患者家属试用鞘内注射亚胺培南,家属表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该例患者收到奇效,痊愈出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简称NGF)自上世纪50年代被发现以来,作为一种改善神经系统病理状态的药物在世界范围内应用已越来越广泛,不断的研究证实其在内分泌系统、炎症、免疫系统方面也有其特定的作用,本文在介绍NGF的神经系统临床应用基础上,对NGF难以通过血脑屏障,却能改善脑功能的机理,除已有机制外,提出可能存在的简易神经调控模型:神经生长因子在改善神经系统病理状态时具有同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谷氨酰胺强化的肠内营养,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期致炎因子的浓度和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探讨谷氨酰胺对此类患者伤后全身炎性反应综合症的抑制作用.
中国每年超过100万人发生颅脑创伤,随着重症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原本许多无法治疗的重症神经系统损伤患者得到了及时救治,但带来了超过50%的患者存在严重残疾障碍.颅脑创伤的早期康复应尽早进行,治疗并进,加强原发病的治疗及监测,调动患者及家属积极性,提高早期康复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