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社会和谐的维京人

来源 :国际博协教育委员会2010年上海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这篇论文里,本来可以称实习教师们为“维京人”,因为他们在斯德哥尔摩大学学习的时候,生活在斯德哥尔摩市的Malaren湖的港湾。“维京”的意思就是生活在港湾。选择这个标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向大家展示,维京人展览不仅可以展示或传授关于维京人的事实真相,它还可以用作其他目的。通过学生的学习活动,维京人展览不仅是一个学生了解维京人历史的平台—什么被留下来了,什么被淘汰了,我们还可以了解自己的文化,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展览进行文化分析。这对博物馆教育人员、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运用博物馆的方式。维京人展览不只是一个观光导览,它还能运用在其他方面—和学生的社会经济学知识背景相关的方面,任何关于等级和族群的讨论都是允许的。对于没有或者有很少博物馆经历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展示怎样利用博物馆学习任何科目的窗口。
其他文献
教育科学研究是对教育活动规律的探索,其水平和竞争力是反映区域教育学科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对“十五”以来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承担单位”的区域分布统计分析,从四大经济区域、31个省级行政区域层面分析了区域教育科学研究的竞争力状态。结果表明我国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力明显失衡,需要从观念转变、能力培养、政策倾斜和加强协同等几个方面来着力推进区域教育科学研究竞争力的提高。
传统的高等教育哲学是基于认识论和政治论的。但是面对传统高等教育哲学指导之下的高等教育实践出现的种种问题,人们认识到传统的高等教育哲学再也不能解决高等教育实践的所有问题。人们开始寻找高等教育哲学的新突破。马克思关于人的生活的论述为我们寻找高等教育哲学指明新的方向。生活哲学成为高等教育哲学的新视角。
研究教育现象,探索新的未知规律,深化改革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任务。本文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探讨其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揭示了当前人才培养上存在文化传承方式的落后、文化创新教育的认识不足和创新文化环境的缺失等断裂现象,提出了开展课内、外教学方式改革,建设一支富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的师资队伍,坚守大学精神和使命的衔接策略。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本文以分析和评量的形式综合概述该项目及其特征,即它是怎样在客观环境下来协调和满足社区要求的。所有课外活动都需要社区的通力合作。这样的活动需要关注一组学生群体的趣味、爱好和积极参与,而不是所有学生。虽然学生喜欢很多的自由活动时间,但项目的开展需要一种学生能遵守的规章制度和方法。这些活动并不是在办公室制定一个方案或者一个劳资双方达成的协议。它们是受这样一种教育方法启发的,即和青少年一起做事,而不是为他
本文通过举例指出,策展人在每天的工作中对这些重要的事情都被给予了关注,这种关注体现在美术馆设计理念中,体现在教育人员帮助观众理解博物馆藏品的工作中,应用研究因而可能成为合作的一个有力工具,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观众被邀请参与其中但又享有他们的个人空间,观众提供的答复不会保密或要人领情。在参观时,被要求主动详尽阐述信息,观众会产生被纳人知性进程的感觉。博物馆教育人员将提供针对观众个人文化遗产方面专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