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血清蛋白质组学研究及其转移复发的分子判断模式

来源 :中国抗癌协会第十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xi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恶性肿瘤是一种多基因参与的复杂疾病.其基因表达分析涉及转录组及蛋白质组学方法.由于蛋白质的表达或功能从转录到翻译间有多点调控,因此用蛋白质组学方法从整体上研究肿瘤的发病机制,寻找肿瘤及其转移复发的预测、诊断和预后的特异性标记以及药物治疗的靶标已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由蛋白分离技术(2DE或2DLC)和质谱鉴定技术组成,而后者又分为基质辅助的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电喷雾质谱(ESI-MS),近来又发展了表面增强的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可直接应用血清等体液样本,比较适合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评价国产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里亚尔)防治实体瘤化疗所致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减少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50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入AB和BA两组.A为研究周期,即化疗结束48h反应,rhGM-CSF(里亚尔)150μg、SCqd×3~10d;B为空白对照周期.自化疗开始隔日查血常规一次,观察WBC及ANC的变化.研究周期于rhGM-
自1995年抗体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得到确认以来,抗体研究越来越深入,已有5种抗体获准用于肿瘤治疗,多个抗体已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在近10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近60%~80%的肺癌患者在诊断时已属晚期,治疗多采用以化疗为主的多学科治疗;而目前化疗方案的确定多依赖于临床经验作为选择药物的手段,难以对具有肺癌耐药的患者作出用针对性的选择,成为临床目前所难以克服的问题之一.近年来尽管各种药敏检测方法对预测肿瘤细胞耐药及敏感性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多数检测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存在
探讨以VM26为主的化疗结合全脑照射治疗肺癌多发脑转移的效果.对93例肺癌多发脑转移病人采用含VM26的化疗或结合放疗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A组62例(VM26联合DDP),B组20例(VM26联合IFO),C组11例(VM26单药).单用化疗治疗肺癌脑转移有效率为56.9%,其中SCLC 78.0%,NSCLC32.6%,结合全脑放射有效率68.1%.化疗组1年存活率为32.7%,化放疗结合组1
局部晚期(ⅢA、ⅢB)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在综合治疗计划中有手术加入和没有手术加入其效果如何,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属于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综合症,占总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5%~10%.临床中辨别HNPCC患者对指导疾病的诊治,判断预后,发现多原发CRC及与HNPCC相关的肠外肿瘤,以及监测HNPCC家族成员发病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缺乏令人满意的高效化疗药.化疗药抗癌的同时会对机体正常组织带来毒副作用.因此,临床医生应该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化疗药.其理由包括我国现行的医学教育及继续医学教育体系中,尚未设立讲授化疗药物正确使用的肿瘤内科学.除肿瘤专科医院外,几乎很少有临床实践的基地;临床未能区分临床试验与临床实践,将临床试验的方案,随便作为常规治疗应用;化疗药的抗癌效果还不是很高,往往会对正常组织造成毒副反应.为了提高治疗的有
探讨遗传性非腺瘤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收集22个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家族,分析其临床特点.本组符合Amsterdam标准的HNPCC发病率为2.6%,22个家族有恶性肿瘤患者101名,结直肠癌患者84名,发生第一个结直肠癌的平均年龄45.7岁,位于脾曲近侧结肠和直肠的分别占58.3%和23.8%.23.8%患者发生同时或异时多原发大肠癌.20名患者发生肠外肿
化疗加放射治疗宫颈癌已有多年。实践表明放疗前或放疗后化疗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1999-2000年发表5个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结果,世界各国各地相继采用,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已延续应用近10年。本文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本文对现代妇科肿瘤学的发展、分期的发展、演变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妇科肿瘤一些临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