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地热能梯级利用供热制冷系统季节能效初步试验分析

来源 :中国制冷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pi7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地热能梯级利用供暖系统运行实测分析,得出高校类建筑地热供暖系统运行特点,从实测系统能效比和经济性指标看,系统采暖日效率(HPF)d=4~7,局部时间段高达12,整个采暖季节效率(SHPF)sys=5~6,运行费用2005年冬季12.57元/平米·季,2006年冬季11.53元/平米·季。夏季风机盘管+新风系统通过2006年和2007年夏季的实测分析,夏季系统日效率(EER)sys.d=2.5~5.3,整个夏季系统季节效率(SEER)sys=2.8~3.0,运行费用高于冬季,为15.48元/平米·季与15.5元/平米·季左右。经过分析,水泵耗电占1/3,过渡季非峰值负荷段的效率有待提高。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地介绍了磁制冷技术的原理、工作过程及纳米磁制冷新工质的研究进展,并且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存在最佳高压压力,对应着最大COP.但是,膨胀机循环的最佳高压压力与节流阀循环是不同的.CO2膨胀机循环的最佳高压压力主要受压缩机效率、膨胀机效率、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以及蒸发温度等参数的影响.当压缩机和膨胀机的效率一定时,CO2节流阀循环的最佳高压压力高于膨胀机循环.为了计算方便,对膨胀机循环的最佳高压压力进行了计算和数据回归,并给出了计算关联式.
本文对于冻土降温特性的模拟和研究,是在低温冻土实验室中进行的。该实验室结构为基坑,可用来模拟自然界土壤的冻融循环过程,对内部的土壤进行制冷和加热。同时建立了基坑内土体降温过程的物理和数学模型,采用隐式差分方程,利用高斯—赛德尔迭代,得出了土体内部各点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
在焓差实验室和空调器性能匹配试验台上,对一台R410A空气源热泵的翅片管式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蒸发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改变蒸发器制冷剂侧和空气侧的流体温度、流量等参数,利用显微摄影机对室外侧换热器的平直翅片表面结霜过程进行动态跟踪。实验表明,结霜速率和霜层厚度的变化对制冷系统的换热量、蒸发温度、制冷剂侧压降、整体传热效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蒸发器的结霜初期和结霜后期,系统性能的衰减程度有较大
R12的替代制冷剂R134a由于潜热小,不溶于矿物油以及分子体积小等,使得替代过程复杂,耗资巨大,还要相应调节制冷系统改造生产线。全球变暖形势严峻,因此,开发价格低廉、替代工艺简单更环保的制冷剂过渡替代物非常迫切。文章提出一种新型混合工质CMR-05,分析了其应用于汽车空调的可行性,比较了CMR-05与R134a和R12三种制冷剂在热工性能、环境性能、安全性与共沸性等方面的优劣,并比较了CMR-0
本文以低温制冷实验室为例,建立了库内流场的物理和数学模型,推导出流体流动及换热的Navier-Stokes方程,运用有限容积法,采用标准双方程模型,分析了库内三维稳态的不可压缩粘性流体的湍流流动。利用Fluent软件模拟出了库内的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
实验研究了毛细管长度对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动态性能的影响,对具有不同长度毛细管的热泵热水器系统进行了实验,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毛细管长度对压缩机排气温度、系统动态耗功、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及系统性能系数(COP)等的影响。同时,为了在提高加热周期内的平均性能系数,进行了在不同加热时间段切换使用不同长度的毛细管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加热初始阶段,采用短毛细管的系统COP和制热量高于长毛细管系统性能;在加热后
给出了一种小型家用冰蓄冷兼蓄热的空调系统的原理和结构,该系统采用制冷剂直接蒸发制冰蓄冷,内融冰取冷。蓄冷过程中,蓄冷桶作为蒸发器,在蓄冷桶的蒸发盘管外形成冰层储存冷量;白天用电高峰,蓄冷桶作为冷凝器后的过冷器来提高制冷剂的过冷度,从而提高了制冷量和性能系数COP。同时冬季可以做热泵和蓄热运行。通过蓄冷和释冷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满足设计要求。
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一次能耗受循环水温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计算在不同循环水供水温度下的水环热泵制冷和制热性能系数,进而计算出各种循环水供水温度下的水环热泵空调系统的一次能耗,从而找出各种冷热负荷比条件下的最佳循环水供水温度。
针对工程设计中采用的一种简化的热回收新风系统设计方案存在的疑问,通过对北京地区的设计实例节能效果进行全工况分析计算,证实这种简化方案的节能效果,并介绍了全工况分析计算热回收系统节能效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