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探讨--以延边中小学为个案

来源 :中央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zhi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依靠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设—支富有民族特色适合本民族民情的教师队伍是发展教育的重要保证。本文是在对延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现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更加注重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建设,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
其他文献
族群认同是个体作为族群中的一员对自我的认同或自我感知,是青少年期和成年初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本研究以Phinney族群认同量表为依据,通过校正,设计了藏语和汉语版本的族群认同量表,探查了操不同语言(藏语或汉语)的藏族初中一年级(平均年龄为13岁)、初中三年级(平均年龄为15岁)、高中二年级(平均年龄为17岁)学生的族群认同能力的发展.结果发现,(1)操藏语的藏族中学生在族群身份识别、族群文化认知上均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国内外形势下,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列入地方课程实施的重要专项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浅析,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世界民族、整个中华民族、56个具体民族维持稳定和发展及当前面临的国内外大环境的需要.
通过对乡土志与"乡土意识"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解析,尝试建立起二者间的有机互动关系,提出"乡土意识"视角对传统乡土志研究的突破,并且系统而详细地论证了晚清时期黑龙江地区乡土志的实态.最后,在对特殊时势的分析中,指出了乡土志对当下学校教育中教材开发的启示.
会议
双语教育研究领域是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研究领域.本文从双语教育研究的微观层面出发,主张在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中,建立一种综合运用语言学(民族语言学)、教育学、文化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范式.在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育研究观基础上,本文试图针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这一双语教育研究领域中的重要课题,探讨多语教育与和谐社会和文化建设的紧密联系,并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的理论范式进行深入探讨
民族地区实施学前双语教育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因地制宜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一种是在民族地区县城、市区的幼儿园,幼儿园使用的教学语言主要是汉语,并同时加授民族语文课;另一种是乡镇幼儿园,这类幼儿园少数民族语言就会成为主要的教学语言,并同时加授汉语文课.民族地区学前双语教育的主要依据包括政策依据、科学依据、实践依据等.民族地区双语学前教育的内容选择在坚持地方性、趣味性、活动性等
在国际多元文化教育和中国少数民族教育中,作为多元文化传承的载体,双语或多语教学始终是个难题,本文试图通过细化分析民族语言教学的具体问题,提出"双母语"或"多母语"概念,以及相关的听说训练教学的设想,试图使现有的双语、多语教学能有所改善、提高效率.
藏族A聚居区目前有两种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一类模式,各门课程主要以民族语为教学用语,汉语文作为一门第二语言的课程;双语教学二类模式,用汉语授课,全部课程使用全国通用的教材,民族语文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普通类指全部用汉语授课,采用全国通用教材的学校.本研究采用田野调查的方法,在藏族的A聚居区分层和分类选取了一些学校,对老师和学生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获得了研究的数据资料,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本研究提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东北三省散居区朝汉、蒙汉双语教育面临着各种现实困境与挑战.26所朝鲜族中小学和14所蒙古族中小学的实地调查显示,目前散居区朝汉、蒙汉双语教育在生源结构、双语教育实施过程、双语教材建设和师资培训、家庭语言选择等方面,既有共性特征也有所差异.因此应立足于社会变迁中的民族文化生态环境,才能客观地分析新时期朝汉、蒙汉双语教育的发展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策略。
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材建设,对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有着重要作用.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建国以来,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材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逐渐完备教材建设,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