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樟村坪陡山沱组磷酸盐化微体化石组合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ne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次报道的微体化石即产于樟村坪镇北407钻孔剖面伊迪卡拉纪陡山沱组中磷层中,化石组合包括胚胎化石Megasphaerainornata、Parapandorina raphospissa、Megaclonophycus onustus;多细胞藻类Wengania globosa、W.exquisita、Sarcinophycus papilloformis、Paramecia incognata、Thallophyca sp.以及丝状球状蓝藻化石Archaeophycusyunnanensis、Cyanonema majus、Salome hubeiensis、S.nunavutensis、Obruchevella parva、Oscillatoriopsislonga、Siphonophycus kestron、S.typicum、S.robustum、S.septatum以及一些未定名的具刺疑源类化石.这些微体化石的发现填补了该区磷酸盐化化石的空白,同时该化石组合面貌与黔中地区陡山沱组上磷块岩“瓮安生物群”以及峡东陡山沱组典型硅化生物群都具有相似性,也为中国扬子板块陡山沱组的生物地层对比提供了新的依据。
其他文献
贵州寒武纪地层因出露广泛,发育完整,并具有各种沉积类型和丰富的化石群,一直是寒武纪研究最为重要的地区之一。在该动物群中除大量古盘虫三叶虫之外,尚有数目众多的多节类三叶虫
2007-2009年间,笔者等在黄陵背斜东翼和南翼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针对埃迪卡拉系多重地层划分对比问题开展了大比例尺填图工作,共计实测和修测15条地层剖面,其中寒武系
寒武纪动物化石Olivooides因其胚胎以及幼虫胎壳表面具有独特的星刺状装饰显著区别于其他同时期的动物类型.最近以来,关于Olivooides 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然而其分类位置仍
产自安徽省南部蓝田组二段炭质泥岩中的蓝田生物群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形态复杂和高分异度的宏体生物群,其中包括立体和压扁保存的丘尔藻化石.笔者通过对这两种不同保存状
《物种起源》和《人类起源》两部经典奠定了追溯人类由来的指南,顺着达尔文的思路,对人类祖先演进历程的探索,更合理的划分似乎应该包括三个层次:狭义/近期的人类起源,即人科(人
蓝田生物群位于安徽省休宁县蓝田镇,保存在埃迪卡拉纪早期蓝田组的黑色页岩中,是已知最古老的复杂宏体生物群,既包含了扇状、丛状生长的海藻,也有具触手和类似肠道特征、形态
Since the Middle Ordovician Shihtzupu Formation and the Late Ordovician Pagoda Formation are named in 1920s,they had been considered to be conformable contact i
对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巴楚隆起67口取心井奥陶纪岩心3000个薄片的系统研究,确定钙化蓝细菌23个属(含两个新属)36个种(含3个未定种),大部分来自中上奥陶统
本次研究揭露了古虫动物体壁具有复杂的肌肉系统,并解释了古虫动物处理体内海水的动力学机制。深入论证了古虫动物鳃裂与后口动物咽鳃裂的同源性。鉴于咽鳃裂已被学术界广泛接
Hiemalora是一类广为分布的伊迪卡拉纪圆盘状印痕化石,周围具流苏状突起,曾被解释为似水母动物,或某种叶状生物的固着器官,但以往罕见其与叶状生物体共同保存。本文报道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