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新害虫-白眉野草螟2013年发生为害规律

来源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3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520c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 (Eversmann)]是2010年春季首次在山东省莱州市三山岛街道赵家村小麦田上发现的一种为害小麦的新害虫,近几年来,该虫不断蔓延扩散,并且为害情况加重.继2012年在山东莱州暴发后,2013年该虫不仅在莱州的为害范围进一步扩大,而且在山西晋城泽州县也发现了该虫的发生,并且为害严重,造成部分麦田出现缺苗断垄,甚至绝产现象.莱州地区该虫为害期主要集中在3~5月.3月上旬,小麦还未返青,田间已出现为害症状,茎基部及叶片有咬痕,但孔洞较小,为害症状不明显,在茎基部可以找到1~3龄幼虫.3月中下旬,随着温度的升高,幼虫取食量增多,开始恢复生长发育,叶片咬痕明显增多,部分幼苗茎基部被咬断,但田间虫态仍以三龄幼虫为主.4月上旬,小麦进入返青期,田间幼虫大多发育为4龄幼虫,部分受害严重地块小麦苗被食尽或因被咬断茎基部而枯死,出现缺苗断垄现象.4月中下旬,田间幼虫主要以4、5龄为主,严重地块平均每尺行长有20~ 30头幼虫,最多可达到54头,均吐丝做薄茧躲藏在茎基部土缝中.此时幼虫进入暴食期,小麦田在5~7天内就会出现严重缺苗断垄现象.5月上旬,小麦进入孕穗期,田间受害严重地块已成荒地,小麦苗被吃光或枯死,造成绝产.此时田间虫态为5龄老熟幼虫,老熟幼虫不再取食,停止为害,结土茧在田间进入夏滞育.滞育茧约2~ 3cm长,长椭圆形,垂直于地面,位于地表的一端有气孔,分布于小麦苗周围1 ~ 10cm处.
其他文献
  为了探明黑肩绿盲蝽[Cyrtorhmus lividipennis (Reuter)]的迁飞习性以及与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伴迁关系,对天敌防治害虫提供指导意义,2008~2012年在广
会议
  蚜虫是重要的农业害虫之一,其信息素识别及短程的寄主定位等均依赖灵敏的嗅觉.解析蚜虫的嗅觉将为开辟新型蚜害防控策略提供思路.嗅觉信号需要借助昆虫嗅觉受体复合体(OR
会议
本研究以L-苯丙氨酸甲酯作为手性源,合成了六种手性萃取剂,包括四种手性仲胺类萃取剂:N-正丁基-L-苯丙氨酸甲酯、N-正辛基-L-苯丙氨酸甲酯、N-正十二烷基-L-苯丙氨酸甲酯及N-
  麦蚜是我国小麦生产中的重要害虫之一,通常造成小麦减产10%以上,严重时可高达60%.目前,生产上麦蚜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由于农药使用不当造成的残留、抗药性及环境污染等问
会议
课例背景rn本课例获2015年青岛市小学英语优质课比赛一等奖,本课教师主要运用小学英语趣动展教学法,针对教学中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往往表达的不是自己真实思想,思维得不到有效
  2012年对滇西南、滇南、滇东南、滇中和滇东北5个主要稻区的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开展了系统监测,研究结果表明,①越冬虫源基数增加,通过各点对稻桩、杂草、麦苗和早稻秧苗进
会议
  昆虫是变温动物,温度影响昆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进而影响昆虫种群分布.灰飞虱是东南亚重要水稻害虫之一,在我国各水稻种植区均有为害,尤以江淮稻区为重.与褐飞虱相比,
会议
随着在天然气开发进入中后期,井底积液出现高含凝析油、高矿化度、含甲醇的苛刻地层条件,给排水采气工艺泡排剂的开发研制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拟研究一种适合此类气井的
契诃夫是个不断被重新认识的作家。他的戏剧创作的真正的、不同凡响的价值,直到他去世半个世纪之后才逐渐被人认识,并越来越获得共识。契诃夫戏剧的现代经典意义的确定,与戏
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粮食作物。江苏85%以上为单季粳稻,2012年亩产达553kg,居全国最高。稻飞虱隐蔽性刺吸为害,并传播多种病毒病,是水稻首要害虫。在长江流域大规模发展高产单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