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杀雄技术在油菜核不育两系制种中的应用试验简报

来源 :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蓝型油菜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GMS)两系制种,人工拔除50%的可育株(人工除杂)不但制种成本高,而且制种产量低;利用化学杀雄技术使GMS中的可育株雄性败育(化杀除杂),使其杂交结实,提高制种单产,降低制种成本,保证了种子纯度,其纯度可达95%以上,两种制种方式所得杂种其杂种优势无显著差异。从而使GMs两系制种由“人工除杂”向“化杀除杂”转变,实现GMS系统的高产、低成本制种。
其他文献
在调查高粱病害中,于1985年秋在山西省榆次市高粱田中发现了一种破坏花序,侵染茎杆、叶片和叶鞘的高粱黑粉病,从幼苗到抽穗陆续显症。经多年人工接种试验,证明它能够侵染普通栽培高粱和高粱“三系”育种材料,发病率达37.1℅,为害极大。经查阅有关文献资料,未发现有过对该种黑粉病的记载。经过对病株症状和冬孢子的观察鉴定,认为它是由Sporisorium sorghicola侵染高粱而引起的一种生孢堆黑粉
选择8个有代表性的大麦黄花叶病毒(BaYMV)病区进行为期2 ̄5年的田间试验以鉴定中国病毒株系,先前的大麦种质抗病筛选和大麦品种的栽培已显示这些病区病毒致病性可能存在差异。ELISA试验表明无症状植株不含病毒,因此,表现症状的品种可定为是感病的。结果表明,在中国至少存在6个BaYMV株系,且与已报道的6个日本株系和2个欧洲株系均不相同。欧洲带有ym4基因的大麦品种在欧洲对BaYMV普通株系表现为抗
将大麦黄矮病毒GPV株系的基因序列与同源性最大的RPV株系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确定出编码复制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2。依ORF2序列设计上、下游引物,利用RT-PCR方法扩增出ORF2基因片段并分别插入到含有35S启动子的pJ3(35SN质粒和含有Emu启动子的pEmu-mcs-N质粒,构建了用于转化小麦的植物表达载体pPPI11和pPPI12。
借助大麦染色体AFLP标记连锁遗传图和MapQTL V3.0作图软件,对大麦叶锈病的数量抗性基因(QRL)进行了定位分析,明确了大麦部分抗性品种Vada对叶锈病的潜育期由分别位于染色体1、2、6、7上离短臂末端79cM、186cM、58cM和117cM处的4个数量抗性基因所控制。发现位于第7染色体上的QRL存在着病菌致病类型的专化性。文中讨论了区间作图法(IM)和复合区间作图法(CIM)的优缺点
该试验进行了20个大丽轮枝菌菌株的致病性测定和RAPD指纹扩增,完成了供试菌株致病类群与其RAPD指纹组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20个菌株对5个棉花品种的抗感反应和平均病情指数分为4种不同的致病类群;用10个随机引物对20个菌株进行RAPD-PCR扩增,产生92条DNA带(其中51条为多态带),使用计算机PHYLIP3.5版本分析程序进行类聚分析,20个供试菌株类聚为9个RAPD指纹组。相关
对从国内外收集的110份芝麻种质资源的株高、叶片长度、叶片最大宽度、叶片长宽比、叶柄长度、始花节位、花冠长度、蒴果长度、蒴果最大宽度、每蒴粒数、千粒重等11个数量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提出蒴果长度为芝麻DUS测试中的必测性状,叶片长度、叶柄长度、始花节位、花冠长度、蒴果宽度、每蒴粒数、千粒重等7个性状可作为芝麻DUS测试中的补测性状。根据其分布情况,提出用7级数值分级体系对这些性状进行分级或描述,并
对新育成的亚麻温敏雄性不育系在兰州自然条件下的育性表现和柱头外露特性的研究表明,有5份不育材料花粉平均育性显著低于对照不育系1S,以育性低于5%为高度不育,高度不育的天数是ls的l倍左右。有4份不育材料育性和1S基本一致,但是其中3份出现了柱头外露特性。柱头外露的长度和育性呈显著负相关,柱头外露是由于雄性不育的花药和花丝退化造成。这些研究结果说明,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手段,选育新的具有不同表现的不育系
采用36个来源于“PAC-2×RHA-266”单粒遗传F8的重组自交系(RILs)及其亲本、以及由3个同一来源的RILs杂交产生的F1后代材料、16个F3家系作为参试材料,进行了重组自交系之间芽分化率(EO/EC)和每块芽数(S/EO)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参试材料之间的EO/EC和S/EO的差异均达0.1%极显著水平,EO/EC的变幅为10.71%~86.21%,而S/EO在2.94~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