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门诊就诊者与收教所暗娼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及相关性病感染情况调查

来源 :第五届全国性传播疾病防治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gxing101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HPV)以及高危型在天津市特定人群中的感染状况,本文分别选取医院妇科门诊就诊者和收教所暗娼为调查人群,采集宫颈脱落上皮细胞标本,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以评估这两类人群中HPV感染状况,同时分别进行了梅毒、淋病及衣原体等相关性病病原检测。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脊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B型伤椎下位椎间盘的影像学和组织学特点,探讨伤胸腰椎爆裂性骨折Denis B型椎下位椎间盘保留价值。方法:18例脊柱爆裂性骨折DenisB型患者,均行X线平片、CT及MRI检查。X线测量伤椎下间隙前、后缘高度和正常椎间隙前、后缘高度; MR表现依据Oner分型进行分级,在MR矢状面T2WI上测量腰椎间盘髓核、纤维环及脑脊液的信号强度,分别计算出髓核、纤维环
目的:观察分析棘突间动力稳定器Wallis在腰椎退变性疾患非融合治疗后的即时(出院前)和短期效果,讨论适应证选择和手术技巧。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36例患者植入Wallis 38套,L2/31套,L3/4 4套,L4/5 33套;腰椎间盘脱出症(中央型)8例,一节脱出伴另一节突出2例,突出症伴黄韧带增厚10例,突出症伴侧隐窝狭窄8例,单节退变性椎管狭窄症4例,Topping off
[目的]对比棘突间动态稳定装置coflex系统植入与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短期疗效。[方法]抽取连续的30例住院治疗的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化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施行Coflex系统植入和全椎板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观察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和术后6个月JOA评分,术后改善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传统减压融合术
目的:探讨不借助特殊器械辅助下,保留脊旁肌肉的肌间隙入路完成TLIF的微创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方式。方法:2008年12月至2010年3月,应用微创TLIF手术12例。手术不借助特殊的扩张拉钩系统,从多裂孔肌和最长肌间隙进入植入椎弓根钉,从节段多裂孔肌间隙进入切除椎板、关节突和椎间盘,行椎间融合。VAS和汉译ODI评估手术疗效,X线评估融合率。结果:VAS评分从术前平均7.2分下降到到最后随访平均3.
胸椎管狭窄症(Thoracic spinal stenosis,TSS)是引起胸椎脊髓病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发生率明显低于颈、腰椎管狭窄症,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均与颈、腰椎管狭窄不同。国内外大部分报道为数例的经验总结,超过20例的报道极少。现总结胸椎管狭窄症20例,探讨胸椎管狭窄症的发病原因及外科治疗的诊治特点和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单纯腰椎椎体间轴向融合内固定术(Stand-aloneAxiaLIF)治疗L5-S1失稳症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期间我科采用单纯腰椎椎体间轴向融合术治疗L5-S1失稳症17例。男10例,女7例,平均49岁(25~67岁)。所有患者均有腰痛,伴下肢放射痛3例、间歇性跛行9例,2例有既往同节段手术史。操作技术要点为俯卧位于尾骨尖旁作一长2cm切口,透视下经骶
目的:评价前路带锁钢板系统加钛网笼内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2例胸腰椎结核经前路行病灶清除钛网笼植骨融合纯钛带锁钢板内固定病例的治疗效果,比较其术前、术后的X线片及Cobb氏角。结果:经1-4年随访,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融合,生理曲度基本恢复,临床症状消失。结论:彻底的病灶清除加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是治疗胸腰椎结核、防止病理性脊柱后凸畸形发生的最有效方法。
目的:一组同一节段椎间盘摘除复发椎间盘突出患者。患者费用与并发症的处理的关系尚不明确。我们验证同一节段椎间盘摘除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与费用之间的关系。方法:我们回顾性调查了同一节段腰椎间盘摘除的156名患者。出现症状的同一节段的椎间盘突出患者,不论是需要保守治疗或者再次手术治疗,均被认为是复发。复发患者的所有费用账单均进行了记录。结果:术后12月后,对141名患者进行了随访。124名(88%)患者解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骨移植在青少年脊柱融合术中的使用效果。方法:自2002年6月至2009年2月,42例脊柱畸形青少年患者入我科行后路畸形矫正、内固定术,术中采用同种异体骨移植,脊柱融合。同种异体骨为自髋关节置换切下的股骨头,排除乙型肝炎等传染病,经无菌封装,置于-30℃冷冻箱低温保存。使用前将股骨头裁切成骨颗粒,50℃温盐水、3%双氧水反复冲洗,充分去除骨髓。骨颗粒拌和庆大霉素,植于受区。结果:本
目的:分析前路和后路矫形融合术治疗胸腰段和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月至2008年8月手术治疗胸腰段和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42例,均为女性,其中前路组22例,年龄12~18岁,平均14.5岁;后路组20例,年龄11~19岁,平均14.8岁。前路组采用侧前方入路,单棒或双棒系统矫正固定融合,后路组采用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技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冠状面和矢状面校正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