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黄成分的研究

来源 :“神蜂杯”2009年全国蜂产品市场信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yf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蒲黄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蒲黄成分的特点是还原糖含量低,蒲黄蛋白质的特点是赖氨酸含量低。
其他文献
根据一年四季不同的气候、蜜源和蜂群状况,依据中蜂的生物学特性和增殖规律,采取科学的四季管理措施,大力引进与推广中蜂科学饲养技术,加强对蜂农进行养蜂技术培训,使中蜂产业真正成为琼中一大特色优势产业。
本文介绍了阿克苏地区蜂群管理需要作好的几项工作:一、春季要将蜂群放在阴处,同时要加强保温,克服气候干燥的不利条件,等春季大风基本结束后,可组织养王群;二、每年6月份,对蜂群要注意防暑供水,主要采蜜区应以收蜜为主。同时要防止发生分蜂热,及时加继箱或换大箱扩大蜂巢;此外,此期的新蜂群应于春季的原群数保持一致;三、每年7月份,群势普遍下降,这时,应调整群势,加强新分群,并将生产群多余的巢脾提出供给新分群
本文对宁夏固原市主要蜜源植物及部分具有利用价值的辅助蜜源植物的分布、面积、开花泌蜜习性等调查,为养蜂生产者提供参考。
在多年近交系选育基础上,以纯度较高,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A、B两个近交系为亲本,杂交培育出“蜜胶一号”蜜蜂,群均产蜜量比澳意蜜蜂增加43.8%,蜂胶产量增加83%,越冬群势削弱率降低10.7%,饲料消耗量降低24%。与高加索蜜蜂相比,产蜜量增加11.6%,蜂胶产量增加13.8%。
为探讨寄主变化对东方蜂微孢子虫的影响,本实验用中蜂来源的东方蜂微孢子虫(Nc)连续感染意大利蜜蜂18次后,获得传代孢子Nca18,对传代前后的孢子形态和蛋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Nca18成熟孢子较Nc孢子显著短粗。SDS-PAGE显示,Nc与Nca18两种成熟孢子表面蛋白的带型基本一致,均有2条主要蛋白带(31kD和28kD),另有一34kD的次要蛋白,但Nca18的蛋白量略有减少。
美洲幼虫腐臭病是目前危害蜜蜂幼虫生长的主要细菌病,为了控制其在各地蜂群之间传播,用药物有效的防治其发生,病原的检测鉴定是非常关键的一步。而目前国内外有关美洲幼虫腐臭病病原检测鉴定的报道却不是很多,且这些报道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本文就如何检测和鉴定美洲幼虫腐臭病的病原——幼虫芽孢杆菌作了全面系统的综述。
测定了在不同温度下经过不同时间贮存后的蜂王浆的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以新采收蜂王浆的红外谱图为参考标准谱,利用光谱比对软件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贮存条件下的蜂王浆红外光谱图中酰胺I带(1700cm-1-1600cm-1)波段的相关系数和相对峰强度I1647/I1541、I1647/I1409、I1647/I1247和I1647/I1054都随着蜂王浆贮存时间延长和温度升高而降
通过对枇杷蜜、桂花蜜、冬蜜在9℃-15℃的低温和含水量15.75%-29.75%的条件下结晶状况的研究得出:在9℃-15℃的范围内,温度越低越容易结晶和容易结晶的含水量范围。这将为蜂蜜加工工艺提供大量基础数据。
在同一批次样品中,随机选取16瓶,又均分为两组。根据单一实验室检验均匀性原则,1—9至1—16号委托农业部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检验。经方差分析F值0.083618<3.4668(临界值)得出结论:样品是均匀的。以2倍N的开3次方(23N)取样原则。计取样品24瓶,分为8个不同实验室(组),每实验室(组)3瓶,以统一的液相测定测方法,每瓶进样6次,结果经统计分析:(X=)=99.64±
本文采用一种快速简便的方法首次在新鲜蜂胶中检测出β-葡萄糖苷酶。该法以对-硝基β-D-葡萄糖苷(pNPG)为底物进行酶解,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解后释放出来的对一硝基苯酚含量确定酶活性的强弱。对影响酶活性的参数进行了优化,最优条件为:磷酸氢二钠一柠檬酸缓冲液的pH值为6.0,PVPP加入量为蜂胶量的20%,反应温度57℃,底物浓度30Mm,反应时间1.5~3.5 h。研究结果还提示:β-葡萄糖苷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