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ber's遗传性视神经萎缩基因突变比率的实验研究

来源 :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095328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Leber氏遗传性视神经萎缩(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 LHON)是一种最常见的线粒体疾病。本病由Von Graefe等于1858年首先报告。1988年Wallance等明确线粒体DNA突变与该病密切相关,这为LHON病理机制的研究翻开新的一页。但该病遗传关系、外显率及病理机制方面仍存在很多疑问。本课题组利用突变型与野生型线粒体的比值与其相对应的不同荧光素荧光强度增量比值之间相关性建立线性关系式,采用多色实时荧光定量PCR仪,对6个G11778A突变位点家系的44例母系成员的突变及野生型线粒体基因荧光强度进行定量检测,以探讨LHON线粒体突变量与临床发病情况的关系。
其他文献
帕金森病(PD)是一种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DA)神经功能受损所致多巴胺与乙酰胆碱平衡失调的一种慢性疾病,以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和强直为主要特征。病程呈进行性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逐渐增高。其病理改变主要涉及中脑黑质DA能神经元缺失,残存的神经元变性,胞浆内出现特征包涵体。本文就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秀丽隐杆线虫在抗柏金森病研究中的优势及中药干预帕金森病分子机制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五倍子油软胶囊是由成都蜀汉医药开发研究所研制申报的中药五类新药,具有降火、生津、降血糖功能,主治消渴证烦渴,多饮,多尿等,及II型糖尿病。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00ZL091新药临床研究批件及五倍子油软胶囊的临床前研究资料,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和《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于2001年3月-2001年6月,共观察了30例健康受试者对五倍子油软胶囊的耐受性和安全性,并提出II期临床试验
长期以来,对慢性肾脏病的中医辨治基本遵循本虚(脾肾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为主,兼见血瘀、湿热、风热等标实证,但对于这些证候与肾脏病进展的关系尚缺乏深入研究;近期关于IgA肾病中医证候与肾脏病理关系的多中心研究表明:血瘀证是实邪中最常出现的证型,中医证型与尿蛋白、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等预后指标密切相关,另有研究提示血瘀证与IgA肾病患者的某些临床指标以及肾组织病变程度有关,同时我们在临床
高血压不仅侵犯累及某个器官,而且会使整个机体受累。心血管自主神经系统对维持和调节正常的血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的检测与风险预测日益受到关注。心率变异性(HRV)的大小间接反应自主神经的活动情况。血压晨峰现象是指清晨清醒前后交感神经活性迅速增强,心率增加,从而导致血压迅速上升的现象。本文总结分析了12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旨在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HRV的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之一,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目前中医界一般将稳定型心绞痛(SA)和UA一起进行研究,然而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措施和预后转归上均存在着明显的不同,应该分开研究。目前关于以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较少,且缺乏统一认识。因此,对UA证候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王永炎院士指出证候是一个高度非线性的复杂巨系统,应从证候要素的角度进行研究。本研究对81
在冠心病的现代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冠心病的主要有效治疗方法。但术后冠状动脉的再狭窄(RS)仍严重影响着其临床远期疗效。尽管冠脉内支架多方改进,斑块旋切术以及B射线照射等方法的引入以及多种药物的应用于临床加以术后干预,但结果尚不令人满意。如何预防RS已成为当前心脏病学研究领域所面临的主要课题之一。但是,对于冠心病PCI术后中医证候要素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目前较少,为此
名老中医经验的内涵十分广泛,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传承人能够较完整地把握一位名老中医的经验也十分不易,要同时分析多位名老中医的经验就更加困难了。因此,这项工作需要运用综合集成的技术和方法,由多人或多个单位协作完成。作者在前期研究中,依托课题建立的结构化名老中医数据库,开展了老中医经验共性规律及个性差异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建立多位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分析与展示方法,可实现对
自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分子生物学室在“肾藏精”肾脏象理论的现代研究中,把中医肾藏精生髓的理论思维与现代科技前沿技术相结合,从肾藏精与肾生髓的内在关系,肾生髓、髓生血机制,肾生髓与髓养骨,肾生髓通于脑,肾生髓与整体效应,肾生髓的分子基础等不同方面,对肾生髓的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初步研究。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出补肾益髓法配方(益髓生血颗粒),本文通过对该方药作用机理的研
随着我国城乡居民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人口的老龄化,大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升至恶性肿瘤的第三位。晚期的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8.4[%],Ⅱ,Ⅲ期肠癌尽管在术后接受了化、放疗,但仍有约50[%]会出现复发、转移,与此同时,病人的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因此,控制病情进展特别是防止复发、转移是大肠癌临床治疗中的难题。目前,大肠癌患者中寻求中医治疗的越来越多,国内的从业者也在不断地进行探索,既往回顾性研究与系统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又称老年性黄斑变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和患病率不断增高,是目前国内外50岁以上人群低视力和致盲的重要原因。其病因不清,可能与慢性光损害、种族、遗传、吸烟、心血管疾病、饮食等危险因素有关。本文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实验研究与治疗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指出目前多认为脉络膜新生血管属于本虚标实之证。其新生血管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