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覆膜打孔播种技术通过先覆膜,后在膜上打孔播种再覆土,在保证地膜增温保墒效应的同时能减免放苗工序,在播种期降雨稀少的西北内陆棉区得到大规模推广应用。近年来,该技术在内地棉区也受到重视,并开始试验示范。但采用该技术播种期遇到降雨易使棉花出苗率降低,进而减产。针对此,研究了覆膜打孔播种再覆膜来减少降雨对棉花出苗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行性。以本实验室自育棉花(Gossypium hirsutum.L)品种K836为材料,在山东棉花研究中心试验站(临清)开展研究。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共设露地直播、播后覆膜人工放苗、覆膜后打孔播种和覆膜后打孔播种再覆膜4个处理,其中,覆膜后打孔播种再覆膜处理的底膜采用常规0.008mm地膜,上层膜采用0.004mm地膜,于播种后7d,待齐苗后采用人工揭掉上层膜。重复3次。播前精选棉种,发芽率85%以上。于2015年4月26日人工穴播,每穴播3粒种子,76cm等行距种植,密度每公顷6.0万穴。播后第3天采用降雨模拟器模拟人工降雨,降雨量控制在10mm。于播种后第10天调查棉花出苗率,并于收获期分2次对中间4行棉花进行收花、计产;每次收花时每小区随机选取50个棉铃,晒干后称量,取平均值作为平均铃重;依据产量及铃重计算铃数。结果表明,人工模拟降雨条件下,播种方式影响棉花的出苗率及其产量。播种后遭遇人工模拟降雨,直播、播后盖膜、覆膜后打孔播种和覆膜后打孔播种再覆膜处理的出苗率分别为35%、75%、45%和78%,覆膜后打孔播种再覆膜处理的出苗率与传统先播种后盖膜相当,但明显高于露地直播和覆膜后打孔播种。覆膜后打孔播种出苗率的降低一方面是因为降雨导致播种孔上方盖土板结,堵塞播种孔,待天晴后,棉苗因不能及时出膜灼烫而死;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降雨降低地温,出苗后易引发苗病,进而降低出苗率。采用双膜覆盖则能很好地规避以上2方面对出苗造成的负面影响,保证出苗。从籽棉产量来看,覆膜后打孔播种再覆膜处理的产量与传统先播种再覆膜处理相当,但高于覆膜后打孔播种和露地直播处理,提高幅度分别为28.4%和69.6%。播种方式对铃重影响不明显,但覆膜后打孔播种再覆膜处理的结铃数明显高于覆膜后打孔播种处理,其变化趋势与出苗率及其产量相一致,说明覆膜后打孔播种减产的原因主要归因于降雨导致缺苗,进而降低结铃数所致。综上,各棉区应根据播种期的气候特点及种植模式选择适合的播种方式,以利于棉花出苗,保证产量。黄河流域棉区因播种期常伴有降雨出现,膜上打孔播种再覆膜在保证棉花产量的前提下,能够减免放苗工序,且在棉花生长中前期能够充分发挥双层地膜的增温保水作用,在播种后遭遇降雨低温的情况下表现尤为明显,值得推荐。但该技术与传统先播种后覆膜人工放苗相比存在用膜量增加、揭膜环节用工增多等问题。因此,在实施该播种模式时必须与农机相结合,逐步实现播种、施肥、铺膜一体化和揭膜的机械化,以提高植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