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立法势在必行

来源 :新时期中医药发展战略与政策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pjw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中医药立法的问题,是件大事.首先应当由有关部门,把这个问题争取列入国家立法计划,还要组织相应的班子,就当前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明确中医法究竟要调整哪些法律关系,规范哪些行为,解决哪些需要用法的手段解决的问题,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其实,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了.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着手<中医法>的制定工作,当时没能立起来,但总是早晚的事,所以说,中医药立法势在必行.本文就了解、掌握、研究的相关的问题提供一些素材,为中医药立法提供一些"元素"。
其他文献
现代医疗机构高度细化的医疗分科,成为高水平的专科医生已属不易,成为高水平的全科医生更是难上加难,在广大基层单位这一问题尤其突出.本文探讨,一、基层中医人才缺乏的状况,二、基层中医人才缺乏导致的严重后果,三、中医人才缺乏的原因分析,四、"中医群体智能优化技术"和"互联网"完美的结合是解决基层中医人才缺乏的长效手段。
自欧美医学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医学体系存在鲜明的差异,于是西方医学、中国医学甚或现代医学、传统医学的名称应运而生,似乎两个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地域、形成年代,就成为区别要点,代表着类属性质和本质特征.其实,无论中医学还是西方医学,它们都是"以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为研究内容的科学".因而,统属于医学科学范畴之下.但是,由于它们分别把握着人体生理、病理的不同的物质层面,有着不同的具体的研
灵感是创造思维产生质变的心理状态.是创造的主体思维中概念系统、意象系统、经验系统的隐形有序突变;它是认识极度的深入与明晰的一种领悟,往往伴有强烈的个体感受,产生激烈震荡、喜悦和幸福,是紧张与松弛交替的瞬间的综合心理状态.这是思维发展的最高形式,它在创造中是极其重要的.广义灵感等同于直觉,狭义灵感指直觉中价值意义较大的那一部分.这在科学的创造、原理的发现、论证的通晓、方法的更新、新工具产生、作品构思
中国古代养生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重视.养生古称"摄生"、"保生"、"卫生"、"道生"等,是通过各种方法和一定程序使人体的生命状态得到休养生息、滋补调理,获得最佳生命质量和功能状态,增强体质、防病袪疾以达到延年益寿、尽终天年的理论和方法.中国的传统养生学融合了哲学、医学、佛学、儒学、道学、武学、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等多种人文科
郑寿全,字钦安,清末著名伤寒学家,四川邛州固驿镇(今成都市邛州固驿镇)人,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清宣统三年(1911),享年87岁.早年学医于一代通儒兼名医刘止唐先生,尽得其传.并熟读精研、、诸书,尤其对有独到见解.著有、、三书传世.以善用姜、桂、附等温热药著称于世,后来被四川医界尊为"火神派"之鼻祖.本文介绍郑钦安扶阳思想并探讨温补介入疗法。
中药以四性五味定药性,四性是天人合一理论,人体是一个小宇宙.五味是人的味觉对物质的感受,人可以接受一切口味,适度的味是人体所需要的,过度则伤身,过犹不及.植物和微生物皆呼吸,也皆有嗅觉,嗅觉是识别客观事物的主要器官,人的嗅觉丧失过半,人识别客观事物主要靠眼、耳、身、口和知识,嗅觉退居次要位置,而动植物和微生物则以嗅觉为主.气味是物质(包括生命体)的最重要的外部特征,最能代表事物的本质.本文介绍 用
2004年受河南省政府派遣驻艾滋病高发村进行帮扶救治,运用艾条灸法治疗艾滋病相关性腹泻30例,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就此进行分析,发掘艾灸治疗艾滋病优点,为艾滋病治疗增加一种简便廉验方法。
在人类基因组等科学大背景下、生物芯片等新技术产生,为我们展示了证候研究新的发展前景,近五年来几乎人们同时注意到证侯基因组研究对中医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无论专家(包括多学科)还是官方,都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希望能有新的突破,国家对中医药的基因组研究也投入了广泛的支持,然而目前证候基因组不仅没有出成果,甚至连实验论文也极其罕见,便有人产生怀疑,甚至否定.这是由于对证侯基因组研究的艰巨性、重要性、复杂性、
在今天,中医学的发展问题已经成为中医学能否生存下去的大问题,然而如何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战略进行发展,则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战略选择得当,中医学振兴有望;战略选择失误,中医学则有可能从此走向万劫不复之地.根据对中医学和现代自然科学的研究,作者认为,中医学最正确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一种既超越传统中医学也超越当代自然科学的双重超越战略.本文将就中医学发展的这种双重超越战略的基本理据以及其实施中应坚持的基本
对一些主流医学西医不能解决的问题,中医针灸有时确实有奇效.有效可能即是中医存在几千年而不衰的生命力所在.尽管中医在历史上历经劫难,满清政府曾下令禁止针灸;民国政府也曾有人动议废止中医;在共和国解放初期,也有人对中医的合理性产生了怀疑.但是中医以其巨大的生命力及良好的疗效,屡屡过关斩将,绝处逢生.特别是在1955年与1956年,北京、石家庄及华北地区乙脑流行.在西医束手无策的时候,政府请教了名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