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任期、投资来源与地方国企募资变更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_l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2000-2008年期间A股发生募资变更的231家地方国有上市公司共1289个非平衡面板样本,采用logit固定效应模型将地方政府“掠夺之手”研究扩展到官员层面。随着官员任期的增加,募资变更几率呈现倒“U”型曲线,并且在地方官员接近第一届任期时,GDP增长越慢,地方国企募资变更概率越大。进一步对官员推动投资增长的主要途径进行分析,官员任期在引进外资较少和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较少的情况下能有效影响地方国企的募资变更。由于下管一级的限制,省级国企的募资变更相对于市县级国企的更易直接受到官员任期的影响;来自地方的官员任期相对于京官的任期更能显著影响募资变更。
其他文献
本文以沪深股市2004年-2009年第一、二大股东均为非国有性质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股权集中、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越倾向于偏离可持续增长。(2)制衡的股权结构有助于上市公司实现可持续增长。(3)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大于50%相比,持股比例小于50%时,股权制衡对上市公司可持续增长的促进作用更显著。这些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高的上市公司倾
文章以深交所上市公司大小非减持为例,实证研究控股股东减持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是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还是非国家控制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减持都可以提升上市公司价值。但是,国家控制公司控股股东减持所带来的公司价值的提高低于非国家控制公司价值的提高。控股股东减持有利于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对其应该进行正确的引导,既有控股股东又有制衡股东的股权结构应该成为后股权分置时代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调整的方向。
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实证检验了投资者关系管理对机构股东积极治理价值效应的调节作用和中介作用。结果表明,机构股东积极治理的价值效应不显著,但在加入投资者关系管理调节变量后,价值效应显著,投资者关系管理同时是基金积极治理产生价值效应的中介,说明机构投资者需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调节作用下才可发挥显著的积极治理效应,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提高是机构股东积极治理产生价值效应的必要条件,也是基金积极治理的桥梁。
基于我国机构投资者股利税收异质性,系统研究了机构投资者税收成本差异与上市公司股利收益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基金承担较高的股利税收成本,基金持股与股利收益率显著负相关;而社保基金的股利税收成本最低,社保基金持股与股利收益率显著正相关;非基金的公司类机构投资者所获股利虽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但避税成本较低,因此非基金持股与股利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但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研究表明
本文以市净率股票估值理论为基础,在对“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概念进行界定后上提出了控股股东资本利得控制权私有收益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建立了回归模型对2005年-2010年间控股股东二级市场的套利收益率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有相当比例的控股股东在利用大盘的波动进行高抛低吸的同时还会借助手中所掌握的控制权优势操控上市公司的业绩或利用提前预知业绩的信息优势进行套利,从而达到获取超额的资本利得控
在股权集中的情况下,公司治理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并不是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而是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矛盾,即大股东会利用其特殊地位,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在中国,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通过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进而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比资本市场较为发达的国家更值得关注。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股市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关注机构投资者是否监督了上市公司,主要关注他们是否监督了控股股东。
Sloan(1996)认为,天真投资者无法区分上市公司盈余中应计项目和现金流不同的持续性,从而导致应计异象的产生。那么成熟的投资者,如机构投资者,能减少应计异象吗?本文使用2003年至2009年的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在Collins(2003)的实证设计基础上,分别以所有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使用积极投资策略的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来衡量证券的投资者成熟度,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本文的结论与之前的研究
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性股东治理风险问题,从公司治理的组织层面分析了控制性股东治理风险的显性影响因素。基于神经网络计算方法构建了控制性股东治理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有效性检验和应用。研究表明,控制性股东治理风险行为的选择取决于风险偏好、风险损失以及风险约束三者的均衡。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偏离的股权结构、股权的流通性、控制性股东的身份属性等因素影响着控制性股东治理风险行为的选择。在中国目前
企业超额持有的现金资产是扣除了企业正常经营发展现金需求的约束之后的资产,因此也就更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出于私利的攫取,它们的市场价值可以敏锐地反映出企业所处治理环境的改变。本文通过对比分析A股与AB股、AH股以及发行ADR企业所处治理环境的不同对超额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证实公司治理环境的加强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改善,提升公司价值。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超额现金持有普遍存在折价现象;只在A股上市企业超
以2002-2009年我国民营上市公司1720个观测值为样本,本文对终极股东控制下的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发现,终极股东控制力与公司资本结构显著负相关,终极股东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偏离度与公司资本结构显著正相关。这表明,在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中终极股东采用负债融资的控制权防守动机与利益转移动机并存。另外,研究还发现对终极股东产生制约作用的股权制衡程度、董事会独立性等公司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