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水解制取燃料乙醇及与热裂解联合利用的研究

来源 :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xiwe887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当今世界面临的液体燃料危机形势和燃料乙醇的应用情况分析,指出乙醇汽油燃料是当前减少石油消耗非常有效的方法,长远看来以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势在必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而对生物质生产燃料乙醇必经的水解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综述, 指出生物质二步超低酸水解非常有发展前途;结合浙江大学热能所在生物质热裂解技术领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生物质稀酸水解与热裂解联合利用的构想:利用生物质热裂解产生的有机酸做为水解催化剂,水解生物质和热裂解的主要产物左旋葡聚糖,水解液通过发酵生产燃料乙醇,富含木质素的生物质水解残渣通过热裂解生产芳香族化工产品和活性炭,活性炭用做水解液发酵前的净化剂,从而实现生物质的高效联合利用,为生物质的大规模综合利用打下基础。最后在自行设计的生物质水解试验台上,以白松、速生杨和玉米秸秆为原料进行了两步超低酸水解的试验研究,分别得到了39.29﹪、42.83﹪、23.82﹪的还原糖转化率和41.78﹪、57.84﹪和53.44﹪的原料转化率,针对转化率最高的速生杨做了进一步的分步水解和第二步不加酸水解的对比研究,发现分步水解转化率高于两步连续水解,并对残渣做了分析。
其他文献
结合汽液两相流激波升压装置的特点,对陕西户县热电厂福利区现有的换热器—电泵采暖供热系统进行了节能改造,并对改造前后采暖供热系统的热经济性和技术经济性作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改造后的采暖供热系统,工作可靠,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940 吨,节电540000kW·h,热水供应温度可稳定在76℃以上,较原先65℃的出水温度大大提高,能够完全满足福利区现有的热负荷需求,采暖供热效果较原先有较大地改善,并能适应
分别对两排/叉排和三排/叉排的三角形波纹翅片管换热器,在不同翅片间距和不同风速下的传热与阻力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和预测,说明了不同翅片间距、管排数对j 因子、f 因子以及压降和换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j 因子和f 因子都随着Re 的增大而减小;对于两排管,翅片间距对j 因子的影响不大;对于三排管,随着翅片间距增大,j 因子逐渐减小。Re>1000 时,相同管排数下,随着翅片间距增大,f 因子逐渐增大
用热水箱模拟乳制品巴氏杀菌的杀菌容器,通过实验研究热水箱水温的开环响应特性建立其数学控制模型。运用MATLAB 对该模型进行了PID 控制算法仿真研究,得到PID 控制参数的基本范围。在该仿真研究所得到参数的基础上,用PID 控制算法通过实验对热水箱水温进行了控制,不仅将其精确在目标温度,并且使其在有扰动情况下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表明PID 控制算法可以很好在该问题的实际工程中得到应用,以确保乳制
底部加热的方腔内自然对流换热是一个具有广泛工程背景的经典理论模型。该文分别采用二维和三维模型对底部加热的方腔内自然对流换热进行了数值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的比较,探讨了该问题流动和换热的三维效应。所采用的数值方法为具有QUICK 差分格式的SIMPLE 算法。数值结果表明,随着宽高比增大,对流涡卷的轴向发生改变,从平行于Y 轴转变到平行于X 轴,即平行于短轴。采用三维模型计算所得到的平均Nu 均小于
通过实验说明了高炉瓦斯泥中的锌一般主要集中在总量较少的较细颗粒中,采用水力旋流法对高炉瓦斯泥中的颗粒按大小进行湿式分级来脱锌,其效果决定于高炉瓦斯泥的颗粒分布特性和含锌率分布特性,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的可以监控高炉瓦斯泥水力旋流脱锌工艺过程的方法。其核心是在颗粒分布特性和含锌率分布特性间建立一个相关性较显著的特征值,然后通过实时测量底流的颗粒分布,估计底流含锌率,从而可及时调整旋流器的运行工况,
吸收式制冷机型和汽轮机组的匹配问题以及联产制冷的节能经济性等是热电冷联供中的重要问题。论文从汽轮机抽汽特性出发,以Aпг-12-1 型和CB12-35/10/3 型汽轮机组抽汽参数为例,对联供中汽轮机抽汽制冷的能效性能从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抽汽制冷所能利用的焓基本上都比抽汽发电高,且δe 随着抽汽压力降低、汽轮机内效率ηi 降低而升高;与抽汽发电相比,抽汽制冷经济效益是抽汽发电经济效益的
利用混沌理论对横掠管束周期性充分发展对流换热的数值计算所得到的周期解和混沌解进行分析,将得到的解视为一时间序列,给出了时间延迟为5,重构相空间的嵌入维数为5 参数下的相平面轨迹,并运用该数值实验数据时间序列计算了Kolmogorov 熵和最大Lyapunov 指数。结果显示,周期解在相平面上表示为一稳定的环,进一步证实其解的周期性。混沌解在相平面上的形状表明系统中存在的奇怪吸引子具有明显的自相似性
采用空气分级和燃料分级方法,在实验室卧室炉上进行了降低燃煤污染物NOx 的实验。实验研究了两种煤在空气分级燃烧和燃料分级燃烧工况下,不同停留时间、燃烧区与还原区不同化学当量比及温度水平等因素对NOx 还原性能的影响,获得不同工况下的脱硝效率,实验显示,利用分级燃烧可显著降低NOx 排放量,采用空气分级燃烧降低氮氧化物还原率可达25﹪左右;实验中获得的再燃脱硝效率达到了50﹪以上,这证明利用气态碳氢
本文根据异丙醇铝的水解和聚合反应原理,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CuO/?-Al2O3 催化吸附剂并通过比较在各种不同反应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吸附剂的比表面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异丙醇铝的最佳水解温度范围为80-90℃, HNO3/AlOOH 最佳摩尔比为0.07。最佳H2O/AlOOH摩尔比为100。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的CuO/?-Al2O3 催化吸附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统一的孔径分布和较大的孔隙
根据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基本原理和建模的基本思路,建立数学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电厂机组的参数预测中。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是近年来产生和发展的一个具有广泛适用性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多元线性回归、主成分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的综合,基于成分提取的思想有效地克服了自变量之间的多重相关性问题,因而更具有先进性,其计算结果也更为可靠,且有利于建模和预测。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表明偏最小二乘回归在机组参数预测领域具有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