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理污染环境犯罪案件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浙江省163份刑事裁判文书为样本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q87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大批量污染环境刑事案件裁判文书的整理分析,可以发现污染环境刑事案件随时间渐进而数量愈加密集,多数被告人认罪而适用简易程序审理,被告人被判处监禁刑的比例较高等显著特点.同时刑罚适用的政策差异性明显,相近期间内监禁刑比例明显提升,因对司法解释规定认识不一致而导致污染物类型认定不清晰,具体法律条款适用不明确,关键证据效力认定把关不严等问题.对此,应依据污染环境案件的复杂性继续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避免一概从严的处刑方针,审慎把握有毒物质的法律认定标准,准确理解并适用司法解释关于超标入罪和隐蔽性排污行为入罪的规定,同时注重全面查清案件事实,重点审核污染危害性监测证据,并逐步解决污染环境刑事案件侦查中的技术性障碍.
其他文献
2015年1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环境公益诉讼解释》)开始施行.与一般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对污染者苛以重责不同,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因适用海事赔偿责任限制、油污损害民事责任限制等,且需与海洋环境民事私益诉讼一并参与基金分配,故在法律适用、索赔主体、赔偿机制等方面均与一般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存在显著差异,研究海洋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殊性问题具有
海洋环境公益诉讼作为一种重要的司法手段,可以说是保护海洋环境最终的、也是最具有强制力的救济途径。随着我国民事诉讼法正式引人公益诉讼制度,不难预见,海洋环境公益诉讼一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鉴于证据在民事诉讼中所占的核心地位,如何建立起与海洋环境公益诉讼相适应的举证责任制度,是司法实践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通过探究海洋环境公益诉讼举证责任制度的法律基础与现实问题的分析,总结
水污染行为侵害的利益具有多元性,行政罚款不足以弥补这些利益的损失,因此附带民诉具有必要性.为维护国家利益,检察机关和环保部门可以提起附带民诉;为维护集体利益和个体利益,受害主体可以提起附带民诉;为维护社会利益,检察机关、环保部门和有关环保组织可以提起附带民诉.附带民诉的被告应当以应否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为判断标准,而不限于刑事被告人.刑事证明不能免除附带民事证明,但附带民事证明的部分内容可简化.在具体
将水资源储备由"据有余而制不足"的一般储备提升至"重要资源战略储备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考量.我国水资源储备存在着缺少可以适用的法规规章、管理模式较为混乱、储备模式较为单一、与生态保护并非同步同轨等问题.根据我国未来发展,结合水资源储备具有的储备方式多元、依托性强、较易受外界影响、技术性突出、安全保障较难实施等特征,提出我国水资源储备法律制度建立与完善的建议,即确立水资源战
本文通过介绍日本下水道和下水道法法律体系,比较中国和日本的下水道基本范畴并针对我国面临的城市浸水和地下水污染等涉及生态文明的问题,提出借鉴日本的《下水道法》的立法以及法律体系的建设性倡议,有必要从国家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角度出发,在财政体制支援以及管理机构职能配置上作出涉及生态文明的下水道法立法与实施的顶层设计,并且以此为依托,颁布一部真正体现中国人民幸福的下水道法。建立中国的下水道法律体系。
2015年,在PPP模式为国家层面大力推动之机,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的特许经营与财政部主推的政府采购两种框架在立法上存在模糊和交叉.本文选择以供水行业为例,从理论基础、法律定义、项目选择以及合作者选择程序四个方面作一分析,笔者认为,《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对特许经营的适用范围缺乏明确的标准,合作伙伴的选择程序方面存在严重不足,势必会给改革造成混乱。国家层面的立法应该进一步对特许经营和政府
本文综合回顾与探讨日本百年地下水权的法律、判例与学说.日本虽然没有全国性地下水综合立法,但是司法上经历了土地所有人的绝对所有权、适用权利滥用原则、社会公共资源和保护环境人格权四个阶段.地下水权逐渐不再依附于土地所有权,获得了独立性;地下水资源趋向公共物.基于地下水流动性、循环性的特点,地下水权的主体从土地所有人、相邻人延伸到了全流域居民.相应地,日本地下水权学说也经历了土地构成说和土地分离说两个阶
亚洲多条河流发源于我国,作为河流流经的上游国家,有责任也有义务确保河水的质量安全,否则会影响与邻国的关系.然而,从现实层面看,我国的河水质量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较大.通过对造成面源水污染的因素的分析,笔者以为,只有行政、经济、法治多管齐下,尤其突出法治方式,立法、执法、司法多措并举,只有各行政主体各司其职,认真担责而又相互配合,面源水污染的执法才会同向发力,形成真正的综合执法效应。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从理论和现实两个角度阐述了在水资源的配置领域引入市场机制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说明了水资源配置领域完全可以适用《反垄断法》,并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水资源配置中存在问题要完善水资源民事法律制度,满足水资源市场化配置,完善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特别是加强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立法,严格执法,加强法律监管,完善涉水法律体系的建议。
水污染公益诉讼是环境公益诉讼的题中之义,对该制度相关内容进行研究探讨有利于水污染的治理.本文将结合有关水污染公益诉讼的实例,探究该制度的相关内容,包括水污染公益诉讼相关概念解析其原告主体资格,着重探讨检察机关的原告资格问题的确定、管辖、取证责任、诉讼利益承担、我国水污染公益诉讼制度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等内容,以期对水污染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的良好发展有所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