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民受教育权的现状与政府保障

来源 :中国法学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fblo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中央和国家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养造就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根本途径就是教育,而这是要从保障农民受教育权进行战略部署的。本文针对农民受教育权的保障从法律制度规定以及实际运行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论述了农民受教育权迫切需要政府履行相应职责或义务,对农民受教育权的实现加以优先保障、重点保障。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行政模式也由传统的权力本位为中心的行政管理模式向现代权利本位为中心的行政服务模式转变。本文主要就两种行政模式的理论来源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分析了行政服务的社会契约论基础及其契约性的实质,指出行政服务的契约性在于服务的义务性,不履行此义务应承担的责任,进而指出应强化行政服务契约性的制度保障。
上海市宣布取消和停收部分行政收费是强化政府服务意识之举。实践中政府的行政收费屡遭质疑,其症结在于依据混乱,且在程序、救济途径和使用方面存在严重缺陷。行政收费属于行政征收,应当依照《立法法》规定的法律保留原则予以规范。尽快制定《行政收费法》,以统一的法律制度对行政收费行为进行规范。建立行政收费的说明理由和评价制度,完善对行政收费的行政救济制度。应通过政府服务理念的强化促进行政收费制度的规范化。本文以
本文论述了行政裁决在执法实践中的运用存在很多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该行为的本质认识不足,行政裁决制度长期不规范。指出在服务型政府的框架下,公共的行力理念发生重大的变化,与之相配套的服务行政理念和模式得以确立和创新。在新的服务行政的架构下,行政裁决从单纯的控制手段转变为管制与服务并存的行政方式,是服务型政府非常重要的服务行政方式。行政裁决不仅应当保留并完善其规范体系,其活动空间也应该获得大大的扩
本文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与法治政府为目标和手段,以公共服务为基础,从政府职能范围、主体、方式、过程、责任五个方面建构行政法制度。
本文探讨了依法行政的层次性,论述了依法行政的法一般不是指宪法而是指法律,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法律的具体规则,而不是直接根据宪法的原则来行政,这是民主、分权、法治体制的要求。同时依法行政的法也包括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但行政法规应当是在其行政管理范围内为执行法律而制定的,是对法律规则的细化,而不是创设规则(授权立法是例外);部门规章应当是对上位法中相关技术术语的解释或为维护其内部工作秩序所作的规定,而不是
本文探讨了由西方各国大罢工引发的西方福利法治国形成原因。论述了福利法治国在西方的产生与发展,既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社会背景和经济动因,又是各种社会思潮、政治经济学说的兴起与争鸣所致。既有战争及偶然性因素的推动,又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既受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变化的影响,又经各国具体情况、文化传统等个性因素的塑造。其中,不容忽视的是,“市场失灵”是福利国产生的社会背景,“建构论理性主义”是
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是政府正确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准则。依法执法是实施国家法律的主要途径,是实现国家行政管理职能的重要方式。而依法行政的关键是执法,难点和重点也是执法。可见,行政执法的状况直接反映着依法行政的水平和质量。作者从更新依法行政观念,创新行政执法机制,切实解决部门职权冲突,切实解决部门职权利益化问题,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建设高素质行政执法队伍等方面对行政机
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政府为摆脱石油危机和财政赤字,削减财政支出,力图通过“规制缓和”,放宽政府对企业实行的多种限制,以增强企业的开放度,给民间经济主体以更多的自由选择权,使日本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竞争中增强了活力。日本政府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其目的是充分调动民间企业与国民的积极性,缩小政府职能,服务企业与国民。本文通过日本规制缓和的背景、目的及特征的分析,评价日本实行“规制缓和”的效果,
在“放松管制”的口号下出台的《行政许可法》强化了对许可申请人的权益保护,却忽视了第三人的主体性价值,将第三人之权益保障完全交由行政机关代言或是干脆放弃其保护职责。此模式使得第三人主动性参与之权利遭到隐讳地剥夺,其权益常受不当之侵害。为此,本文将行政许可之决定模式予以整体性地改造,从静态的“法定条件审查制”改为动态的“利益衡量选择制”,通过建立普遍性的受理公告与异议制度使第三人获得充分的介入许可决定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地方行政建制,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从行政法的视角观察,执行性、自主性和服务性应该是乡镇政府职能的主要特点,公共服务应该是乡镇政府权力运作的主要领域。乡镇事业机构的改革可以运用行政合同的方式,改变由政府单一包办公益事业、提供公共服务的状况。但行政合同的立法落后于行政合同的实践,需要通过相关立法改变由各种规范性文件调整行政合同关系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