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混凝土结构中弯剪扭构件承载力的评定方法

来源 :全国建筑物检测鉴定与加固改造第十二届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chao0714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既有混凝土结构中弯剪扭构件的承载力评定,目前一般采用比较设计软件计算配筋量与实配钢筋量的方法.但由于难以从实配钢筋中合理分配用于抗弯、抗剪及抗扭的钢筋及箍筋的面积,所以无法一次确定抗弯、抗剪与抗扭承载力是否真正满足要求,同时无法确定构件承载力的安全性等级.为此,由弯矩、剪力及扭矩反算所需的纵筋或箍筋的面积,按照计算面积的比值对实配纵筋及箍筋进行分配,进而求得抗弯、抗剪及抗扭承载力.最终取控制截面抗力与荷载作用效应的最不利结果作为构件的承载力安全性等级,此评定方法更为合理.最后辅助一个算例,采取手算与软件计算的对比,验证基于"抗力与效应比值法"对弯剪扭构件承载力安全性评定的合理性.总之,实际工程中可采用“既有建筑结构可靠性评定与加固设计软件”REASES方便地进行钢筋混凝土弯剪扭构件的安全性评定。
其他文献
南水北调中线来水主要作为北京市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决定调水成败.北京市南水北调工程在水源地水质保护、输配过程水质保障、突发性水污染事故防控等方面均存在风险,建立水质监测预警体系对确保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调查分析现有水质监测站点和监测参数的基础上,根据北京受水区对水质安全的高标准要求,为阻止不符合要求来水进京、入城、入厂,提出了实现从水源、水厂到用水户全程水质监测的北京市南水北调原水水质监
本文利用在sigma坐标下含有植被明渠水流三维数学模型,湍流模型采用基于S-A方程的DES模型,采用分步算法和有限差分离散求解控制方程,对含有刚性和柔性两种类型植被试验水槽水流流速和切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验证,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数据吻合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淹没植被明渠水流流动瞬时图像特性,在植被的存在区域内水流速度减小,切应力在植被林冠层处区域最大,在湍流过渡区域内切应力比在充分发展的区域内大,在
自然循环方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在于模拟土壤和水田对污水的自然净化原理,利用天然微生物对污水进行非介入净化处理.由于传统自然循环方式污水处理技术存在技术局限性等方面的不足,限制了该技术在更大范围及更广阔领域内的推广.在深圳市大沙河上游段综合治理工程中,通过研究优化改进工艺、核心填料及装置结构等问题,首次提出以陶土复合木炭作为核心填料,并重新确定了填料的配比,有效发挥了各种填料的组合作用,获得了更
长江上游水库调节干流年内径流过程,通江湖泊与干流关系密切,反馈水库径流调节作用,流域综合作甩下入海径流过程发生变化.本文基于实测资料,定量分析了长江中游洞庭湖、鄱阳湖湖容变化对调节干流径流过程的影响,并在归纳总结三峡水库蓄水后两湖对三峡水库径流调节反馈的基础上,利用水库径流调度模型研究了不同水库调度方式下,水库对入海径流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通江湖泊湖容变化及其对于流径流变化的反馈,整体对入海径流影
筑后川是九州地区水资源利用程度较高的河流,属于一级河流.筑后川大堰具有防洪、防咸潮、生产及生活用水等综合性蓄水堰,自1998年筑后川下游调水工程实施之后,向右岸地区输水量有所增加,筑后川大堰蓄水滞留时间增加,库区内污染负荷生产、转化及生物化学反应发生变化,蓄水区水质有恶化趋势.并且由于全球气候异常,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盐度增加的现象明显增多.本论文对于位于筑后川下游的筑后川大堰蓄水区以及坝下游的感潮区
本文选取渭河流域西吉、平凉、西峰镇、洛川、武功和华山等6个气象站的主要气候要素资料,采用线性相关法和Mann-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各站点的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相对湿度等参数的变化特点和变化趋势的显著性.结果显示,流域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不明显的增长趋势,增长率为0.15;年平均气温序列呈增加趋势,趋势检验的结果为4.96,远大于95%的显著性水平,平均每10年增长0.30℃;年平均湿度
介绍了一种在线过滤、浓缩和紫外光谱测定地表水中痕量苯胺的技术.试验结果显示,Aquapod SPE250测定实际地表水样中苯胺的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23μg/L和0.75μg/L;配制9个1.98~98.9μg/L不同浓度苯胺标准溶液分别平行测定6次,计算得到测定均值与理论值的相对偏差范围在-12.2%和3.4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72%~5.26%,且测定均值与理论值的线性关系较好
随着钢材价格的日益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用钢量越来越高,受拉配筋率接近界限配筋率的中等配筋梁在设计中被大量采用.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梁底固定钢板或碳纤维方法,将导致梁超筋并发生脆性破坏,从而严重降低构件的延性和变形性能.梁侧锚固钢板法(BSP法)因其同时增加受拉和受压纵筋,可在显著提高梁抗弯承载力的同时,保持甚至提高梁的延性.然而,由于螺栓连接的剪切变形能力,钢板与混凝土梁之间存在纵横向的相对滑移,即存
在我国,既有建筑结构量大面广,抗震安全性问题突出.然而目前在国内已有标准、指南中,抗震鉴定的主要方法是基于小震弹性承载力计算和抗震延性构造措施复核.鉴定对象基本上都是针对单个结构构件而言的,不能完全适用于复杂的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评估.为了满足既有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有必要研究和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要求,考虑弹塑性的结构整体反应分析成为既有建筑结构抗震性能评价的关键工作.从单元模型、恢复力模型、计算
增大截面法在实际加固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在实际选择增大截面加固方式时较少基于结构整体分析,更多的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结合算例对比分析了在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柱抗剪承载力和加固柱抗弯承载力时容易产生的一些误区.结果表明,当待补强构件初始剪力较大时增大自身截面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加固要求,此时加固相邻柱子会收到比较满意的结果;而当纵向钢筋配筋率的限值较小或经济条件等因素使得纵筋不能提高太多时采用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