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遗民词群体习语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文学遗产编辑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wei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遗民词的话语系统中存在着群体习语现象.中国古代士大夫文化是南宋遗民词群体习语形成的文化基础;创作主体的遗民生涯是其形成的现实基础;遗民之间的交游与唱和是其迅速形成的重要条件.南宋遗民词群体习语可分为典故类、自然物象类和心绪感受类,具有悲怨绝望的情感特征、幽孤袁凄的美感特征和真切平实的语言特征。
其他文献
文学批评时形式的重视,意味着文学在批评领域的自觉;而文学的自觉,究其根本在于人的自觉。早在明代中叶,批评领域时章回小说的辨名与尊体,其意也正在发明章回形式之美,并将之归结为文人精心结撰以自我寄寓的结果.从文体解析入手,可以发现,兴起时的章回小说其实潜隐了三个世界:神魔、传奇与历史.三者通过大量相似的语言、意象,甚至相类似的叙述结构,彼此交织,共同构成了一个时代的隐喻——这些小说以不同的文体形式——
本文从三个方面比较了咏剧诗与戏曲的文体差异:由于诗歌描述时间的一维性与戏曲表演四维度空间之矛盾,使得咏剧诗在再现戏曲舞台空间并置的事件时,不得不先后分叙而产生读者与观众接受的差异.咏剧诗除了第三人称叙述视角与戏曲代言之差异外,还具有对剧情之外的剧场内外之广告、守门、乐队、看席、观众等描述之宽度;咏剧峙由作者对演出直接评论,而戏曲则由当场角色转换为剧外人身份面向观众对场上人物进行评论,或以“外呈答云
@@《汉书·艺文志》“杂赋”类中收录有《成相杂辞》十一篇,唐人杨倞《荀子·成相》注:《汉书·艺文志》谓之《成相杂辞》,盖亦赋之流也。朱熹承其意,亦认为《荀子·成相》“在《汉志》号《成相杂辞》”。现在看来,《荀子·成相》和《汉志》所载《成相杂辞》可能并非完全是一回事,但二者确有联系。二者均以“成相”命名,似与当时流行的“成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有关。
会议
韵散结合、有说有唱的诗赞体,是敦煌讲唱文学的主要丈体形态.作为—种音乐文体,它是如何处理文体与乐体之间的关系的?它又有一个怎样的源流变化过程?本文主要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宋代文章总集具体而准确地反映出宋人的文体观念以及相关的文学观念.宋人文章总集与《文选》收录情况的差异,显示出从骈文中心时代向古文中心时代转折的态势.唐宋新文体的出现、定名、传播和接受,集中地反映在宋代文章总集的编录之中.通过总集的编纂,可以考察宋人“古文”观念的复杂性.宋代“古文”以散体文为主,但不特别排斥骈体文与辞赋.面对秦汉古文与唐宋古文两种传统,宋人特别推崇唐宋尤其是宋代古文,反映出对当代文
中国传统文论面临失语的困境,面对这种困境,我们能够做的工作,一方面是研究失语的个案,另—方面是激活这些传统话语,赋予它新的生命.在这个方面,散文散语是一个典型的个案,一方面它具有近现代文体学上的纯粹意义,另一方面它在宋代出现,被大量广泛使用,研究它无疑具有解剖标本的作用.通过散文散语的现代文体意义,我们可以归纳演绎出,唐宋时代文人的文体观念已经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现代文体中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
会议
上梁文是—种源远流长的建筑民俗文体.宋代是上梁文创体变革的重要时期,该期上梁文的创作倾向主要表现为类型化与个陆化两种范式。一方面,类型化为上梁文确立了规范的文体样式,使其正式成为一类独立的应用文体;另一方面,随着宋代上梁文的发辰,“以文为戏”的上梁文异军突起,极大地丰富了文体功能和文学表现力,呈现出鲜明的个性化特色.就文体学意义而言,宋代上梁文演进中的这两种创作倾向,揭示了中国古代“文体正变”观念
八股文的来源非常复杂,其直接渊源是宋代科举考试中的经义,间接渊源则有经典注疏、律赋、试帖诗和古文等。本文试图把八股文放到具体的历史语境中,结合科举考试、经学演变和文学变迁等多种因素进行动态的分析,考察明代的四书文是如何融会其他文体的因素,在宋代经义的基础上逐步演化成明代的八股文的。
现代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古代批判材料的梳理,彰显20世纪的批判所来有自。这种一边倒的现象造成了对另—种声音的严重遮蔽.本文尝试着以几个代表性人物为中心,在八股文历史意见的消极面背景下透视积极意见的另一面.本文认为:八股文取士制度不如人意的现实使得八股文的维护方有强辩之嫌,所以在功能之争上,以路德为代表的推尊八股文者处于下风.着眼文体本身体性特征是尊体八股文最为有效的途径.姚鼐、阮元、焦循、王芑孙等
会议
任昉《文章缘起》记录秦汉以来从经学著作脱胎并独立发展起来的85个文章体类,标举其始作时代、作者和篇名,简约而完整地勾勒出中国文章学发展初期的文章谱系.后世学者对该书进行续、补、注、订误,形成一个“文章缘起类”批评体系,这些后续著作增补了后世新发展出来的上百个文体,充实了《文章缘起》的文章谱系.从这一系列“文章缘起类”文献,可以见出中国传统文章形态的发展概貌及延续至晚清的“大文章”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