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两次持续重污染特征及对比分析

来源 :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kyvictoria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10月7日-10日和12月1日-3日北京地区出现了两次持续重污染事件,日平均空气污染指数在250以上的天数分别持续4天和3天.本文从高浓度污染的特点和天气气象条件分析了这两次过程的污染物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其异同点.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两次重污染过程中气象条件均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传输,局地和区域尺度内大气污染扩散能力弱,大气层结稳定、近地层逆温明显、风速小、湿度大.重污染过程期间均有持续性大雾天气,进一步加重了污染程度,能见度差.(2)污染特征表现为:第一次(10月份)的重污染具有明显的局地污染性,高浓度污染主要发生在北京市城近郊区,在城区存在明显的近地面风场辐合区,第二次(12月)的重污染范围比较大,属于区域污染;(3)气象条件和局地污染源的排放对污染物浓度的日变化和空间分布有重要影响和密切关系,两次重污染期间三种主要污染物(PM10、NO2、SO2)的日变化特征不同,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也不尽相同.(4)重污染形成之前有1-2天的污染物不断积累过程,但明显的天气系统和冷空气过境能够使污染物快速扩散,浓度迅速下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峨眉山1951~2005年逐月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计算出地表蒸发量及水资源量.分析了峨眉山近55年来降水量、蒸发量及水资源的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并利用墨西哥帽子小波变换
会议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有地球三极之称,是多个国际计划研究全球变化的关键地区,要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必须对南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有所研究.在三极大气科学领域,我们进行青藏高原辐
会议
本文通过对以往的一些天气发生器的验证和改进,将最大似然估计法运用到天气发生器参数的计算之中,利用MATLAB数学计算软件,对银川站的干旱的冬季三个月进行了新算法的验证,结果表
本文利用傅立叶谐波分解对不同高度的纬向风进行滤波,并将纬向1~3波在南海区域7×7共49个格点的值分别进行累加,并各自记为S1、S2和S3.研究结果表明:1对流层高低层纬向1波在南海
本文选取位于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站点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并以不同季节的平均气象资料为模式初始输入,用数值模式方法模拟水体的微气候效应,结果表明,城市中的水体对其周边的小气候有
会议
本文为了深入了解我国超大城市气溶胶超细粒子的污染特征,2005年春季末至夏季初,针对上海市下风方向站点-太仓地区以及北京市下风方向站点-昌平地区的颗粒物的个数浓度和粒径分
会议
本文通过对沙尘暴历史资料的分析,应用相应的统计方法将我国北方沙尘暴多发区划分为三个区域,从西至东依次为新疆区,内蒙西部区,沙漠化严重区.对三个关键区找出1960年至2002年间
会议
湖白鲑是2002年春季首次从北美洲进入中国,至今也是唯一的一次.在北美洲,几百年来一直是将湖白鲑鱼投放到天然水域进行自然生长.我们进行的湖白鲑工厂化培育在世界范围内是首次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关我国农业和农村的长远发展,事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局,是一项全党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系统工程。对于畜牧高职教育来讲,新农村建设不仅是一
本文利用郑州市地面观测站1996~2005年酸雨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郑州市酸雨的状况和变化.结果表明,郑州市年年都有酸雨出现,且酸雨出现的次数和频率有增加的趋势.从季节分布来看,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