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隔离戒毒所综合型个性化康复方案效果实证研究

来源 :国家禁毒委员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0610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加强戒毒人员的心身健康、康复效果等一直是强制隔离戒毒场所的一大难题。针对性的体能康复方案和心理矫治方案同步进行,形成符合"两大三性"体系的综合型个性化康复方案,提升对戒毒人员戒治方案的针对性、专业性是湖南省白泥湖强制隔离戒毒所的重点课题之一。综合康复的戒毒人员走出戒毒所后将更容易融入社会,形成"运动成瘾"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开朗阳光的健康心态更容易让戒毒康复人员远离毒品,保持操守。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运用存在主义理念开展人际取向团体咨询,帮助戒毒人员在团体中发现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面对海洛因戒毒人群的高复吸率和新型毒品戒毒人群的不断涌现,毒品问题发展蔓延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扭转,需要认真反思中国戒毒理念,以往针对戒毒人员的急性治疗理念已经不能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和康复。复吸率高仍然是戒毒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禁吸难,难就难在戒毒巩固难。因此,要以"社会关系重建"的社会学视野,以康复理念为指向,将长期康复的触角延伸到戒毒个体、家庭和社区,通过增强戒毒个体周围的力量来增加戒毒人员的康
本文通过对男性自愿戒毒的合成毒品滥用者的人格特征及戒断初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发现男性自愿戒毒的合成毒品滥用者在人格特征上表现出高乐群性、兴奋性、敢为性、恃强性、敏感性、忧虑性和紧张性,低怀疑性、实验性、聪慧性、有恒性和独立性。戒断初期的男性合成毒品滥用者在抑郁、病态人格、躯体化上心理异常检出率超过30%。
本文研究发现,传统的把吸毒归结为个人的生理或心理因素的方式无法从根源上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应从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建立禁毒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开展对吸毒人员的社会功能修复、改善、提高等的专业服务,才能达到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的根本目标。达成对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本质属性的共识,建立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是禁毒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立的基本保障。
本文是社工从一线实务经历出发,对戒毒人员所在的家庭环境进行了反思,分析在长远的戒毒路上,家庭功能的变迁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家庭的基本功能人手,以复原家庭原始功能为基点,探讨以家庭为本位的新戒毒模式。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作为社会成员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是违法者,但更是受害者,做好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回归工作,关爱特殊群体,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文章主要从加强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教育,加强法制观、劳动观、择业观教育,加强心理健康、康复回归教育,改造群体亚文化,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确保社区戒毒康复人员有效回归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实现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的顺利回归社会。
我国的禁毒工作任重道远,戒毒管理工作是我国禁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戒毒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让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从毒品中解脱出来,降低复吸率是戒毒管理工作的追求,然而这目的和追求的实现需要一套科学实用的体系,即在自愿戒毒、强制戒毒和社区戒毒的模式下,结合脱毒、康复、回归社会、跟踪管理四步骤。
禁毒工作是一项社会化工作,需要全社会各种力量的参与,《禁毒法》明确规定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乡镇的法定职责。戒毒康复人员他们是违法者,但更是毒品受害者。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如何破题;对吸毒人员的管控、帮扶、培训如何展开;社会面禁毒宣传如何进行,都是目前乡镇街道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如何建立基层禁毒工作人员管理网路,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动员全社会力量帮助戒毒康复人员回归社会,是我们基层戒毒工作中亟待
戒毒康复人员能否成功戒毒并回归社会不仅关系着他们自身的生存质量,也关系到千万家庭的健康幸福,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戒毒康复人员作为社会上被歧视、被排斥的对象,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主要包括:家庭的冷漠和拒绝、职业回归困难和社会的歧视和不接纳。因此,做好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回归工作,关爱特殊群体,是整个社会的责任。社会工作应从家庭干预,解决就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几方面进行。我们相信,只要动员社会力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存在,是社会成员的组成部分之一,他们是违法者,同时也是受害者,做好戒毒康复人员的社会回归工作,刻不容缓,文章主要从加强技能培训、强化保障体系等方面,确保戒毒康复人员有效回归等方面进行研究,帮助戒毒康复人员顺利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