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展望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证候的科学本质是探索中医辨证论治,个性化治疗特点的关键,也是中医基础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但是目前仍然认识不清.本文通过介绍复杂性状遗传学的基本概念,提出将证候作为复杂性状,运用复杂性状遗传学研究手段,特别是当前迅速发展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方法,解析中医证型个体化差异的分子遗传基础.本文还进一步探讨了利用遗传参照种群小鼠资源进行中医证型的分子及系统网络基础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提示在这些小鼠上运用合适的中医证候模型进行GWAS研究对中医基础研究可能产生的重大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痰湿质超重、肥胖者和平和质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蛋白质谱的差异变化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中医痰湿体质的病理特征.方法:选择81例30-50岁的男性,参照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和肥胖诊断标准分为平和质正常对照组8例、痰湿质超重组30例、非痰湿质超重组18例、痰湿质肥胖组25例,对各组血清蛋白质组学的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双向凝胶电泳结果显示,痰湿质肥胖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共发现5个差异显著的蛋
目的:进行肝郁证大鼠蓝斑组织的双向电泳图谱检测,寻找差异蛋白,并选取鉴定出的相关蛋白Latexin、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2(Sirt2)和Transthyretin(TTR)验证.方法:应用孤养加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方法制备肝郁证大鼠模型.收集蓝斑组织行双向电泳检测,并进行质谱鉴定和数据库确认,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技术验证选取的3种蛋白.结果
目的:观察四逆散、六味地黄丸对体外培养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第3代NSCs作为分组造模对象.空白对照组:采用DMEM/F12(1∶1)培养.四逆散低剂量组:采用DMEM/F12(1∶1)培养基加入四逆散低浓度煎剂(终浓度含生药量0.133g.L-1).四逆散高剂量组:采用DMEM/F12(1∶1)培养基加入四逆散高浓度煎剂(终浓度含生药量0
目的:探讨补肾法对房室不节肾虚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连续配种6个月生殖功能下降的SD大鼠随机分成肾虚模型组、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金匮肾气丸低剂量组和金匮肾气丸高剂量组,每组8只.2月龄SD大鼠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金匮肾气丸低剂量组和金匮肾气丸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对应高的低不同浓度药液灌胃.灌胃30天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
目的:通过观察经前期综合征(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下丘脑中MOR的蛋白表达,探讨舒郁胶囊治疗PMS肝气郁证的机制.方法:旷场试验和阴道涂片筛选动情周期规律非接受期大鼠进入实验,采用慢性束缚应激法复制PMS肝气郁证模型大鼠.旷场试验对模型进行行为学评价.各组大鼠下丘脑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技术(IF)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B)分别观察MOR分布及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宏观行为学表明:与正常组大鼠相比,模型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以糖脂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肝脾生理功能协调是水谷精微正常代谢的保证.肝郁脾虚易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同时也可进一步加重糖脂代谢紊乱.
经前期综合征是妇科常见病,目前并没有统一明确的亚型分类标准.国内的亚型研究主要是基于中医辨证,辨证结果各医家都有所不同,肝气逆证、肝气郁证是常见的亚型.国外研究主要从症状表现上划分,有的标准侧重于精神方面的症状,有的则更加关注躯体症状表现,对此ISPMD提出了更加全面的指导标准.
经前期综合征是女子经前出现的以情绪症状为主的病症,其诸多症状的产生具有明显与月经周期相关的时间节点,因此要从女子经前特殊的气血变化探究其发病原因.女子经前血入胞宫,肝藏血相对减少,肝血对肝气的濡养也相对减弱,出现肝气虚.女子以肝为先天,肝的功能正常则疏泄月经气血的功能正常,肝的疏泄功能减弱则出现经前的一系列情志及躯体相关症状,因而女子经前气血的变化尤应重视。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对性激素中的雌激素、孕激素与经前期烦躁症的关系进行简要概述.认为性激素对妇女的精神状态有显著影响,尤其在经前期,性激素处于水平变化迅速的阶段,所以妇女患PMDD的比例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笔者收集了南北两地的气象数据并加以计算,统计分析其结果,以明确暑的科学内涵并界定其本质,同时比较其与温的区别.认为暑为火热,程度甚于温,与温的界定的区别点在夏至日;并且暑为一种具体物质,可以与汗液一起排出体外。立春后夏至前,温邪就是短波辐射(波长局限为O2的吸收光谱),从口鼻而入:而暑就是地球-大气系统的长波辐射(波长很广泛)和太阳的短波辐射(O2的吸入及穿透皮肤较表浅部位),以前者为主;在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