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生物群特征及其环境演替

来源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yi8708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岭生物群是三叠纪上扬子地区局限盆地中生活的,由海生爬行动物所统治,以游泳或浮游的脊椎动物,包括海生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包括头足类、双壳类和棘皮类以及菌、藻类微生物等共同繁盛为特色的生物群。由于该生物群生活在水流不畅、水体下部缺氧的局限盆地中,因此,关岭生物群中的生物死亡后极易呈超常保存状态保存下来,形成超常埋葬化石群。目前已知与关岭生物群相关的化石群主要有早三叠世晚期的远安化石群、中三叠世中期的盘县(罗平)化石群、中三叠世晚期的兴义(贵州龙)化石群以及晚三叠世早期的关岭化石群。由于这些化石群贯穿了关岭生物群的起源、发生发展和最终灭亡的全过程,因此,这些化石群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充分揭示关岭生物群及其环境演变特征,而且由于关岭生物群特殊的群落结构和地史分布位置,对于进一步揭示二叠纪生物大绝灭之后的生物复苏过程以及海生爬行动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他文献
  对贵州盘县矿区晚二叠世宜威组底砾岩中发现的植物化石标本进行了系统描述,该茎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髓和木质部均较好保存),次生木质部基本为梯形具缘纹孔的裸子
  对贵州紫云石头寨剖面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旨在运用碳同位素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并在良好的地层学基础上,探求早三叠世的生物环境事件,为生物迟缓复苏的过程和原因提供线索
  笔者将结合壳体的大小、脐部的大小、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壳体厚度、菊石的表面纹饰等参数对华南长兴期的菊石建立数据库。数据的统计与录入均以单个标本为最小组合单位
  In the Carboniferous,the endemism of biota,the strong glacial-eustatic control over sedimentation and consequent widespread disconformities hamper theselectio
  The most profound mass extinction in the Phanerozoic occurred at the end of the Permian,with global loss of nearly 90% of marine invertebrate species and 70%
  Sea lilies of the family Isocrinidae represent one of the main groups of crinoids in modem oceans and are todays dominant stalked crinoid group.They are abl
  尽管当前标本没有保存完整的茎、根状茎和繁殖器官,但茎顶端成对着生扇形叶片,茎较纤细,叶膜较薄,叶脉二歧分叉等显示了水生薄囊藏类植物的特点。通过与己知水生薄囊蔗类植物
  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之后,生物圈在三叠纪开始复苏辐射。在这个过程中,有多个爬行动物分支类群向适应海生生活方式发展,出现在三叠纪的古海洋中,演化出了鱼龙类群、鳍龙类群
  Ichthyosanrs,especially post-Triassic forms,were successfully adapted to life in marine environment.Although research on ichthyosaurs dates back to the 18th ce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由下向上划分6个岩性段。须一段、须三段和须五段以深灰、灰黑色泥页岩为主,夹细、粉砂岩及薄煤层,将它们称为泥岩段;须二、须四和须六段以浅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