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丝中促进甲醛生成腐败菌的分离鉴定

来源 :2016上海市食品学会年会暨上海市“食品·创新·绿色·共享”研究生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lwc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秘鲁鱿鱼丝为研究对象,分离其在常温贮藏中的所有细菌及霉菌,将其接种到氧化三甲胺(TMAO)体外模拟体系进行培养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甲醛含量的变化.将其能分解氧化三甲胺产生甲醛的菌株分离纯化后,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法进行鉴定.将菌反接种到鱿鱼丝及其提取液中检验所分离菌对鱿鱼丝甲醛产生的影响.结果 表明:秘鲁鱿鱼丝在储藏过程中共分离出110株细菌及5株霉菌.其中能分解氧化三甲胺产生甲醛的菌有16株,全部为异常球菌属(Deinococcus sp.),霉菌无促进甲醛生成的能力.腐败菌的PCR产物经测序后通过NCBI数据库比对,并经MEGA5.05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发现所鉴定菌与Deinococcus indicus的同源性较高.将异常球菌属的菌种反接至鱿鱼丝提取液及鱿鱼丝中发现其甲醛含量明显升高,表明异常球菌确能促进秘鲁鱿鱼丝中甲醛的产生.
其他文献
防御素是机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的宿主防御机制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物体的先天性免疫系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抵御外来微生物入侵的重要物质。防御素是抗菌肽中的一个大家族,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的内源性小分子多肽,对细菌等微生物具有广谱抗性,同时对某些恶性肿瘤细胞也有毒杀作用,其在感染性疾病的控制以及禽畜生产中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迄今为止,国内外对海洋生物来源的防御素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
目的 对抗肿瘤活性肽QX3-1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更多的融合蛋白.方法 通过改变影响QX 3-1-pED/BL21重组菌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量的培养基、诱导温度、乳糖诱导剂的浓度和诱导时间等条件,分别进行SDS-PAGE,并用Band Scan凝胶分析软件来分析以上条件对目的蛋白的表达量的影响.结果 QX 3-1-pED/BL21重组菌在酪蛋白胨培养基中,于37℃条件下,用1
制备鱼类主要过敏原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使用硫酸铵分段盐析法提取、纯化鲫鱼小清蛋白,使用SDS-PAGE对蛋白纯度进行鉴定。将纯化后的小清蛋白作为过敏原免疫BALB/c小鼠,取血清效价最高的小白鼠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阳性孔、有限稀释法亚克隆、体内扩大生产制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小清蛋白单克隆抗体。并通过SDS-PAGE、western-blotting、试剂盒对单克
本文重点对中国传统食品“金华火腿”火踵、上方、中方和滴油各部位的主要成分及其在晾挂发酵工艺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液质联用(LC-MS)法测定了金华火腿在此工艺过程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变化趋势。实验结果表明:在晾挂发酵工艺过程中,金华火腿不同部位肉中丙烯酰胺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变化趋势与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和脂肪的降解有着直接联系。为有效控制金华火腿发酵过程中丙烯酰胺的含量提供理论依据。
为探究原花青素B2 (B2)在小鼠血浆与肝脏主要代谢产物的形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二级阵列-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UPLC-DAD-IT-TOF-MSn)技术测定分析B2灌胃小鼠的血浆与肝组织样品中代谢产物.结果 表明,B2在小鼠体内结合代谢产物形式主要包括:甲基化(8种)、磺酸化(7种)、水合(5种)、羟基化(1种)、葡糖苷酸化(1种),在血浆、肝、中检出的B2代谢产物的种类分别为9、7且发现
本文探宄了采用电子鼻和非线性数据处理技术的对虾新鲜度快速确定方法.测定了4℃贮藏的对虾电子鼻响应.同时,测定了理化指标(硬度,pH,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总菌落数(TVC),以及人为感官评价)用来为电子鼻分析提供新鲜度参考.电子鼻检测数据经主成分分析,随机共振和双层串联随机共振分析.主成分分析部分区分了不同贮藏时间的对虾.随机共振和双层串联随机共振信噪比谱特征值成功地区分了所有的对虾.对理
提取并分析东紫苏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东紫苏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东紫苏挥发油提取收率为2.56%,从中检测并鉴定出16种化合物,占总挥发油质量的80.32%.其中相对质量分数最高的成分是桉树醇,占43.57%.东紫苏的挥发油成分复杂,主要成分是:桉树醇、乙酰基丁酰2,3-己二酮、3-乙烯基-乙烯基戊烯、莰酮、6,6-二甲基-2-亚甲基双
本文简要介绍了食品中甲醛的来源、危害及其对食品品质的影响,系统综述了近年来食品中甲醛清除剂的种类以及复配型甲醛清除剂的研究,为今后选择适合的甲醛清除剂提供依据,并展望了新型甲醛清除剂的环保、高效的研究方向。
在海洋环境中,大多数的弧菌是最常见的细菌类群,但是某些弧菌却对人类和海水动物有害。本文综述了致病性弧菌的致病因子,包括黏附因子、胞外蛋白、内毒素、肠毒素和溶血素。由多种致病性弧菌的黏附性研究发现,副溶血性弧菌对宿主的定殖与其纤毛、鞭毛和烯醇酶有关,溶藻弧菌的黏附性受温度、盐度及pH等环境因素的影响,霍乱弧菌通过霍乱毒素和毒力共调节菌毛定殖于宿主肠上皮。研究表明,黏附因子及相关血凝素或可抑制并降低弧
核磁共振技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科学领域的现代仪器分析方法,通过两个科学分支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磁共振成像在食品科学领域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本综述介绍了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食品研究中采用的几种方法,重点介绍了通过利用核磁共振技术无损检测食品中的几种常见成分(水、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对食品品质进行分析,并展望了该技术在未来食品、生物医学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