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IR模型预测算法的滞环控制MPPT仿真研究

来源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力电子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w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伏阵列输出特性与温度、光强等环境因素、负载以及电池的老化程度有关,最大功率点也随之变动.应用基于有限脉冲响应(FIR)模型自适应预测算法以及滞环控制提高最大功率点的跟踪速度和精度.对系统在MATLAB/Simulink上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及时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点,达到快速稳定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控制.
其他文献
本文将预测控制应用到APF系统中,对负载进行有效地谐波抑制与补偿.在分析APF的工作原理、拓扑结构类型的基础上,比较预测控制与常用检测方法的优缺点,对模型匹配与模型不匹配进行比较并得到仿真结果.此方法提高了谐波抑制的有效性及系统的稳定性和鲁棒性.
针对传统单级DC-DC变换器在分布式电源构成的DC380V直流微电网中变换困难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高降压比特性的新型拓扑,该拓扑较好地实现了高降压比转换.首先,利用中间电感和输出电感的串联分压特性实现了电路的高降压比,然后,通过夹电容的钳位作用使开关实现零电压开通,并通过搭建小信号模型讨论了在滑模变结构控制下电路的动态特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拓扑能较好地实现高降压比特性和软开关动作,并具有较好
根据电压源型超导储能装置(Superconducting Magnetic Energy Storage,SMES)的工作原理,以及斩波器在充放电时的工作状态,详细分析了斩波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工作原理及超导电感电流波形变化趋势,设计了通过直流侧电压控制斩波器功率的单闭环控制策略,并进行仿真验证.
为优化IGBT内部载流子分布,改善器件开通导通压降与关断损耗的制约,本文介绍了2005-2013年间ISPSD会议发表的具有代表性的IGBT表面工程新结构,特别是在目前国内IGBT相关背面、薄片工艺和设备配套和购买困难,以及受到国外相关技术专利限制的条件下,提高同业者对IGBT表面结构工程研发的重视,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启发和借鉴意义.
柴油发电机组作为独立供电电源时易受非线性负载谐波电流影响,使其输出电能质量恶化,运行稳定性变差.基于傅立叶变换分析变频器负载的谐波特性,讨论谐波电流引起的柴油发电机组输出电压波形失真、功率因数下降、电压振荡等问题.基于Simulink软件平台建立柴油发电机组与变频器负载的系统模型,对系统谐波及其影响、不同匹配条件下柴油发电机组输出电压质量进行仿真分析,提出变频器型负载下柴油发电机组容量选择与优化方
隔离式双向双有源全桥DC/DC变换器(DAB)能适应高压高功率密度的应用场合,易于实现软开关和电路的高频隔离,因此在需要功率双向流动的大功率场合下备受关注.移相控制方式是双有源全桥较为简单和常用的控制方式,在该控制方式下,DAB的软开关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在轻载时,需要结合输入输出条件及一定的控制策略才能实现全范围软开关.本文针对260-400V宽直流母线电压的直流供电系统,详细分析了DAB
采用LCL滤波器的静止无功发生器具有良好的谐波抑制特性,但LCL滤波器特有的谐振峰现象影响了静止无功发生器的鲁棒性,尤其在接入存在感性阻抗的弱电网时,谐振影响尤为明显.传统的LCL滤波器设计并没有考虑电网等值阻抗的影响,滤波器固有特性与系统阻抗不匹配容易导致入网电流畸变,影响用电负荷.本文从阻抗的角度入手,分析LCL滤波器的设计在感性电网阻抗下的适应条件,并对换流器输出阻抗模型展开讨论,通过对模型
针对目前在电压源换流器中,IGBT的开关频率越来越高,开关器件的损耗在电力电子装置中作为一种不可忽略的因素,本文以PLECS软件作为仿真平台,建立了10Kvar的静止无功发生器热模型,分析了IGBT的开通关断过程,对比软件仿真,热损公式计算以及实验装置结果,说明了PLECS软件的热仿真的可靠性,满足工程上的需要.
本文针对工业现场越来越多的有源滤波器(APF)与分布式无功补偿系统组成的混合补偿系统的现状,分析了APF与无源无功分布式补偿装置并联运行时系统特征.针对APF和分布式无功补偿混合补偿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分级补偿的控制策略,并经过仿真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为了进一步提升大规模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本文提出了一种全直流光伏发电系统.该系统主要由用以实现光伏系统最大功率输出并建立高压直流母线的级联DC-DC变换器部分和用以实现高压大功率逆变的MMC两部分构成.本文重点研究了MMC的工作原理,建立了MMC的状态空间开关模型及交流小信号模型.基于对MMC模型的降阶解耦处理,设计了基于载波移相调制技术的MMC电压外环电流内环双环三相并网控制策略.本文设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