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性股东资金占用动机:构建内部资本市场抑或是利益侵占——来自于沪市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来源 :中国第七届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a69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控制性股东资金占用行为的研究,发现控制性股东资金占用是企业内部资本市场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产生的本质原因在于在市场透明度有限,监管松弛的条件下,相对外部资本市场,内部资金成本呈现过低的特点,从而导致控制性股东对内部资金的融通演变为“抽血”行为。研究发现无论终极控制人为国家的企业,还是终极控制人为自然人的企业,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的行为上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由此反映出企业环境中存在系统性的制度缺陷。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控制性股东资金占用问题,应通过有效的制度基础建设加以保证。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我国上市公司2001—2004年间的经验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治理环境、政府控制对控制权交易定价的影响。研究发现:较好的治理环境会降低控制权的交易价格;对政府控制企业的
会议
本文在探索性地以建模方式受量企业非生产性支出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转轨经济过程中治理环境和寻租因素如何影响企业的寻租成本。研究表明,企业政治关系和所处地区治理环境均对
本文结合我国资本市场制度背景与证监会对定向增发的相关制度安排,研究了我国定向增发折价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定向增发中有关股份锁定期的特殊制度安排,以及其他股东为大
本文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2005年前上市的50家中小板企业为研究对象,首次从主营业务利润的视角探讨其IPO过程中的利润操纵行为。结果发现,不同于A、B股企业上市时普遍采用的应计
本文在“法与金融”理论框架下,基于我国地方政府对当地法律执行有重大影响的制度背景,提出了政治关联的代理观点,即政治关联会加剧控股股东掠夺,并以2002—2005年直接IPO上市的
盈余成分的分解及其不同持续性的研究是盈余持续性研究的重要方向,对证券市场基本面分析和证券定价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盈余分解思路沿袭Sloan(1996)基于现金流和应计项的
本文从准则对盈余管理的抑制、巨额亏损确认的及时性和价值相关性三个方面比较了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2006—2007年实施前后的会计质量。研究发现,新准则
会议
故障现象:开机可听到行频启动声,电源指示灯亮,但无光栅、无伴音。按下遥控器“待机”键也不起作用,触模显像管有静电感应,机器在使用中呈现“黑屏”现象。分析与检修:打开机
本文以《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颁布以来沪深两市首次披露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事件研究法计算超额收益的方式,检验了股权激励计划披露前后超额收益率的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研究了盈余和盈余构成的持续性以及错误定价。结论与国外文献并不一致:一致的是,现金盈余(CFO)的持续性高于应计盈余(ACC);不一致的是,在大多数年度,A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