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化流程干预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七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1978_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手术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病人的预后和疗效,甚至与生命相关.探讨精细化流程管理干预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效果;指导感染控制及管理水平,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6月与2014年12月-2015年6月两个时间段作为对照性研究,其中2014年12月-2015年6月年实施精细化流程管理,从病人的准备,工作人员的管理,环境控制:,无菌物品的管理,无菌技术的执行,特殊感染手术的管理,有效的监测,这几个环节都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控制.2013年12月-2014年6月作为观察组分析对比医院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剂及无菌物品采样监测结果,回顾性分析两个时间段手术室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同时监测两个时间段手术室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剂、无菌物品的采样合格率.结果:精细化流程管理实施前手术室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消毒剂、无菌物品采样合格率分别为88.19%、88.16%、81.25%、89.13%;实施后采样合格率分别为95.83%、96.77%、96.15%、100.0%,实施前后采样合格率比较分别为P<0.05,P<0.05,P<0.0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气监测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流程管理可促进手术室控制感染制度的落实,更加符合《消毒技术规范》,.在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与后前路松解+前路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4年1月收治的56例陈旧性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为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AC组)和后前路松解前路间盘切除cage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组(PA组),AC组26例,PA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比、病程、
目的:评价单纯膝内侧疼痛骨关节炎患者行单髁置换和全膝置换手术效果.方法:共选取23例单纯膝内侧疼痛骨关节炎病人(12例双膝)(A组),35个膝行单髁置换,男9例,女14例,平均年龄67.5岁.
目的 探讨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老年患者手术治疗内固定物材料的选择.方法 对2008.06~2014.06间125例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PFL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 探讨易筋经功法之卧虎扑食式锻炼法结合物理治疗、药物疗法及中药内服的现代化内外兼修高时效性复合术后康复方案在成人腰椎融合术后康复(Rehabilitation of Postoperative Lumber Fusion)中的运用。方法 通过对比分析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60例行成人腰椎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进行以易筋经功法之卧虎扑食式锻炼法(左脚开步,左仆
目的 评估经腹直肌旁Stoppa入路与腹正中Stoppa入路治疗单侧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间我科收治的单侧骨盆前环骨折(Tile B型)患者共33例,随机分组,由同一组医生分别予经腹直肌旁Stoppa入路及经腹正中Stoppa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
目的:总结和评价应用微创小切口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5年5月共应用微创小切口结合克氏针撬拨复位治疗12例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0-54岁,平均36.8岁.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改良微创髂腹股沟入路与标准的髂腹股沟入路治疗骨盆与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46例髋臼前柱骨折及骨盆前环骨折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两种不同的手术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20例患者采用改良的微创髂腹股沟入路,另外26例患者采用标准的髂腹股沟入路。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
目的 探讨系统化疼痛教育方法对骨科手术患者在疼痛控制认知度,疼痛控制方法措施及效果等方面的影响.使患者主动参与疼痛管理,准确掌握自我疼痛评分.为促进骨科手术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完善疼痛管理,改进护士疼痛教育的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骨伤科的1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按常规疼痛教育方法,未实施责任制护理;观察组实行三级责任制疼痛教育体系,由管床责任护士对患者
目的:通过计算机辅助技术对双下肢进行三维重建和解剖参数三维测量、分析,根据获取的参数设计个性化的手术辅助模板,引导人工全踝关节表面置换术,建立全踝关节表面置换新方法.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年龄为46-59岁,平均51岁,其中男4例,女2例,左踝关3例,右踝3例,均行全踝关节表面置换术.术前所有患者采用薄层CT扫描获取双下肢的二维图像数据,将数据导
1、前言马蹄内翻足是由先天性或多种后天性原因导致的足踝部多关节复杂性畸形,其种类繁多,包括先天性、创伤性、麻痹性及痉挛性马蹄足等类型.其病理改变既有软组织挛缩,又有骨骼改变,主要表现为高弓、前足内收、后足内翻和马蹄.韧带、关节囊、肌肉和肌腱等有关软组织的挛缩,使足踝关节变僵硬.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尤其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快施行手术治疗.依照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畸形程度,可以选择不同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