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急性高热穴位远红外敷贴辅助治疗的效果分析

来源 :中医儿科医师合作共同体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刘弼臣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rl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评估远红外穴位敷贴辅助退热治疗的疗效. 方法:将我院2017年12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70例门诊急性高热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退热处理,布洛芬和/或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持续高热者两者交替使用;观察组在常规退热治疗基础上加用远红外止咳贴持续敷贴于大椎及双侧涌泉穴.观察两组患儿口服退热药后开始出汗时间、出汗率、出汗大小、就诊24h内需再次口服退热药的时间间隔及总次数;治疗后12h、24h、48h、72h患儿舒适度改善率及体温变化曲线. 结果:服退热药后,开始出汗时间观察组(19.94min±5.412min)比对照组(177.31min±115.119min)显著缩短;三次服用退热药物后出汗率,观察组分别为97.1%、100%和100%;对照组分别为57.1%,71.4%和85.7%;观察组多为小汗(其中小汗率占85.7%,大汗率占14.3%),对照组多为大汗(其中小汗占14.3%,大汗占85.7%);就诊24h内需再次口服退热药的时间间隔,观察组(9.96h±5.717h)比对照组(4.57h±0.815h)显著延长;就诊24h内口服退热药总次数,观察组(1.94次±0.725次)比对照组(5.29次±1.073次)显著减少;以上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开始治疗后12h、24h、48h患儿舒适度改善率:观察组分别为85.7%,91.4%,94.2%;对照组分别为20%,45.7%,65.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72h舒适度改善率观察组97.1%,对照组为94.2%,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服药后体温变化情况曲线显示,观察组体温下降曲线呈逐渐缓慢下降型,但平稳、持久,对照组体温曲线呈骤降骤升型,部分病例体温很难下降,服药2~3次体温仍居高不下,呈稽留热型,一旦起效则体温骤然下降,待药物作用时间过后,体温很快上升. 结论:儿童急性高热采用远红外穴位敷贴辅助退热治疗能促进排汗,帮助退热,同时避免体温骤升骤降,显著延长口服退热药物的时间间隔,减少退热药使用次数,显著改善患儿舒适度,减少大汗甚至虚脱的副反应,从而避免药物毒副作用,值得应用与推广.
其他文献
肝主生发是肝脏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基于"肝生于左"的观点,认为"肝常有余"是正常的生理特点,所以小儿养护实践中,当顺应小儿的生长特点,调其神、育其形,勿违背生生之机.
城乡二元体制下,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当前主要的农村社会问题之一,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农民工是我国城乡二元体制下的特殊群体.随着城市化进程,大批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数以亿
会议
从出生到生后28天的小儿称为新生儿.小儿的生理特点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之体,新生儿表现更为突出.儿科一向被称为哑科,新生儿可称为:"哑中之哑".新生儿不但自己不能表达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因反复发作,缠绵难愈,近年逐渐重视,中医认为外因责之风寒湿热,内因责之肺脾气虚;麻杏苡甘汤为风湿郁阻经脉而设,具有宣肺通窍,利湿止咳之功,故选
泄泻是儿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脾虚泄泻在小儿泄泻中占相当大的比例,严重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小儿具有"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生理特点和"发病容易、传变迅速"的病理特征,因
本文结合临床常见4则医案,论述了经方在儿科疾病中的运用,以推广经方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价值.仲景学说开创了辨证论治的先河,是理法方药紧密结合的典范,《伤寒杂病论》被誉为后
中医儿科学发展至今,对儿童疾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方法的研究与认识日益深入.但对于儿童治未病思想与实践的研究上,往往被当代的学者所忽视.纵观医籍,历代医家从育胎、护胎、
会议
大黄附子汤类方归属于下法中的温下之法,用于治疗寒积滞于里而宜下者.笔者在临床儿科疾病治疗中,运用大黄附子汤类方治疗儿童扁桃体肥大、疳积重症(疳干)、便秘等疗效显著.大
会议
史正刚教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丰富,根据病因病机,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肺脾气阴两虚,标实为风、热、痰、食,四者中又以痰为最主要。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将其分为
水气病即为现今所说的水肿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里对本病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对后世医家治疗水肿性疾病提供了良好借鉴与指导.本篇通过分类、病因、病机、辩证、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