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双歧杆菌酸豆乳产品质量的微生物学分析

来源 :全国微生态调节剂第六届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b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生产中实践经验,侧重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对影响双歧杆菌酸豆乳(双叉奶)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菌种选择、杂菌数和抗菌素的控制、发酵剂制备及接种量、后发酵的控制等分析得出,严格控制菌种配合比例及发酵剂和原料质量,并控制好后发酵是生产口味纯正、品质优良的产品的保证。本文对类似微生态调节剂生产中的产品质量控制也是一种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初步研究魔芋低聚糖对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用高脂溶液造成小鼠高血脂动物模型,同时给予一定剂量的低聚糖[3.0g/(kg.d)]灌胃。取血样测定多项生化指标。结果魔芋低聚糖可明显降低高脂小鼠血脂含量和血尿素氮水平,而使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结论魔芋低聚糖有降脂和降尿素氮作用,可用于防治高脂血症,有一定护肝功能。
由于活菌补菌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研究开发益生元已成了微生态制剂发展的新方向,本文就益生元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宿主与肠道微生物区系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是宿主与细菌间的互利共生。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拥有成千上万的共生细菌,这些共生细菌对宿主肠道的营养加工、粘膜免疫耐受和一些其它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现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无菌动物模型为研究宿主与共生细菌之间的分子机制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以至于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肠道的共生细菌对我们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从而发展新的治疗策略。
随着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保健食品的市场需求扩大,对保健食品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按现行的保健观念,肠道益生菌在营养吸收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调节作用,以至于益生菌产品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本文简要叙述了益生菌产品性质和加工技术上的要求,同时对现行的生物学和工艺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本文旨在就3株光合细菌在模拟胃肠环境中的存活率进行了体外实验研究。测定了3株菌分别在pH2.0,3.0,4.0的模拟胃液及含有或不含有0.45%(pH8.0)的模拟小肠液中的存活率。光合细菌在模拟胃液中的存活率具有菌株特异性和pH依赖性。3株菌在模拟小肠液中存活率均较高。光合细菌在人类上消化道环境中显示了较高的存活率,有可能成为除乳酸菌、双歧杆菌之外的益生菌。
本文对两个新型的专利益生菌株-HOWARUTM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actis HN019)和HOWARUTM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HN001)及其技术特性和国外功能性研究最新进展进行了全面和简要的介绍。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的特点,观察患者口服妈咪爱和培菲康前后肠道菌群、粪便pH及血氨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肠道菌群中具有代表性的细菌共4种进行培养和计数。选择2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计数肠道菌群中4种细菌的数量。4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培菲康(三联活菌)及妈咪爱(二联活菌)共治疗14d。观察治疗前后肠道菌群落计数、粪便pH、血氨水平。结果:①肝硬化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失调
目的:本课题对健康青少年进行普查,筛选出口腔优势菌,研究其对可疑性致病菌的拮抗作用,为口腔微生态调节剂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方法:对1108名健康青少年进行普查,将符合条件的38人作为研究对象,筛选出口腔优势菌;以非特异序列的单链寡聚糖核苷酸作为DNA合成引物,进行AP-PCR细菌鉴定。结果:在需氧和厌氧条件下均可分离出构成比较大的同种细菌,经AP-PCR鉴定为血链球菌简称St2003 结论:S.t
目的观察拉克替醇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肠道菌群及血内毒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病毒性肝炎伴血内毒素升高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保肝降酶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拉克替醇散,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肠道菌群、血内毒素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道内乳杆菌和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产气英膜梭菌显著降低(P<0.001),血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P<0
本文介绍了国际国内生物活性乳制品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生物活性乳制品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的机遇,同时对生物活性乳制品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前景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