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作了新的概括,“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意义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实质上,气质体质学应该成为这一模式的核心部分。由于大多遗传性疾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及心理障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心理疾病、认知障碍已成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因此探讨气质体质学
【机 构】
: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教研室 451191 郑州铁路局 社会保险管理处 471002
【出 处】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四次中医体质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作了新的概括,“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意义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实质上,气质体质学应该成为这一模式的核心部分。由于大多遗传性疾病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及心理障碍,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心理疾病、认知障碍已成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因此探讨气质体质学的遗传学基础对人类未来式一项重要的任务。中医望诊主要是靠医生敏锐的洞察力,观察患者全身各部的神、色、形、态、言、行、举、止。神、色、形、态是每个人生活活动的基本表现,是人的整体活动的反映,也是人体内部五脏六腑健康状况的反映。神态是“灵”,是精神状态,是气质的表现;形色是“肉”,是机体结构,是体质状态。神态是形色的反映,形色是神态的根据。神态与形色的辩证统一是其理论根据。气质体质学的研究涉及灵与肉,精神与物质的相互关系问题,因此研究气质体质学更有哲学意义。气质体质学研究直接关系到怎样才能培养出优秀品质的人类的问题。教育家可以应用适当的教育手段去改造学生的气质、性格和人格,人们也可根据客观需要改变自己的气质。各种气质都具有其积极的特点和消极的特点,气质类型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了解患者的气质类型,找出之相适应的沟通方式,易于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开展心理护理工作。
其他文献
中医体质学作为一门介于中医基础和中医临床之间的新兴学科.中医未病先防实质上就是通过纠正、改善体质,实施疾病三级预防.大肠癌作为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在减少大肠癌死亡的因素中,大肠癌癌前病变(大肠腺瘤)的早期诊治、综合预防,显得尤为重要.将中医体质学说与中医治未病有效结合是中医预防大肠炎-瘤转变、腺瘤癌变的切入点和有效手段,将为大肠腺瘤的进一步防控提供理论依据.由于前期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约1/3的人有睡眠障碍,而中国人的比例高达38.2%,高于世界27%的平均水平.睡眠问题的病因复杂多变,西医诊断以睡眠质量及身心质量作为诊断依据;中医则以阴阳、气血、脏腑等表现作为依据[1].其理论和方法虽多,但普遍缺乏客观精准的预防方案.本文认为,如能结合客观的禀赋体质和当时流年的运气特点因时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将极大帮助减少睡眠问题.
文章在全面考察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地黄丸应用范围的基础上,从方剂学的制方原理、用方模式与中医体质学的体质病理、辨体用方双重角度,探讨六味地黄丸辨体与辨证制方的本意,对于推广运用钱乙辨体-辨证用方模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体质是疾病和证候形成的基础,体质不同,对疾病的易感性也不同.体质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提示阳虚质人群占偏颇体质人群的多数[1][2][3].王琦[4]等调查发现,一般人群中约1/3的人群为平和体质,约2/3的人群为偏颇体质,其中阳虚质9.04%,阴虚质8.27%.针对不同体质人群对疾病的易感性,亟需一种作用和缓、安全便捷,功能纠偏祛病、调节阴阳,且可以长期使用的一种干预方法,这便是膏方.由于阳虚、阴虚体
目的:探讨"正常体质—肾虚体质—肾虚证候"动态演变过程中唾液代谢物的变化.方法:24只雌雄各半3月龄SD大鼠,分组配对合笼,使雌鼠受孕.将孕鼠随机分为Ⅰ、Ⅱ两组,每组6只,其中Ⅰ组孕鼠孕期不恐吓,正常喂养,分娩后随机抽取12只雌雄各半仔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和肾虚证候模型组,每组6只.Ⅱ组孕鼠从妊娠第2天开始给予恐吓,直到仔鼠出生,随机抽取6只雌雄各半仔鼠作为肾虚体质模型组.各组仔鼠正常条件喂养6周后,
Th17细胞是Th细胞亚群的新成员,其分化受到多种因子调节并存在多处自稳调节机制.中医体质学是在传统中医学的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其阴阳生克、五行制化等基本理论与"自稳"调节机制异曲同工,现代研究也初步揭露了Th17与中医体质分类和调理的相关性.本文对Th17细胞分化自稳调节机制进行综述,并对其与中医体质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对体质形成和调理的微观机制研究有所指导.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医疗进入了个性化诊疗时代,人们对药物的应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全新的医疗技术背景下,药物基因组学在新药研发和指导合理用药方面的应用日益显著;但是药物基因组学的费用昂贵,在我国当前的医疗背景下无法大规模展开;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表明不同体质人群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且不同体质人群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将中医体质学与药物基因组学结合对中药的毒性进行研究,特别是毒理机制不明的中药材如何
过敏性疾病是指人体在接触过敏原(也叫致敏物质)时,因体内免疫防御系统异常增强而导致组织器官受损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类疾病.其中,过敏原是外因和条件;过敏反应是在内外致病因素作用下导致的病理改变,是标;机体免疫功能异常敏感,调节适应能力下降,是本.因此,防治过敏性疾病的关键在于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纠正过敏体质,这样才能真正消除过敏性疾病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小儿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生长发育特点和病证特点,因此,不同年龄段小儿也有不同的体质特点。新生儿期脏腑功能初建,阴阳气血幼稚较甚。由于受禀赋因素、出生状况影响,其体质差异较大,病证较多而且凶险。虽然有些学者根据新生儿出生后的状态,划分了不同的体质类型,但在临床上,新生儿求治于中医者,多半是患病后经西医救治、愈后体虚或生后体质虚弱较甚,或夜啼、湿疹、黄疸、呕吐、泄泻等病证。新生儿期为时短暂,其体质的改
本文从疾病视角的新转移、生命形和神状态、以人为本本于体质、个体化调理理念、治病求本的自愈力、调体思路拓展等几个角度探析了疾病、健康、生命、体质之间的关联性,提出调体以人为本本于体质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