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泽红假单胞菌对活性黑8的脱色动力学研究

来源 :第八次全国环境微生物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xi5810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期工作为基础,研究了驯化后的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palustris)完整细胞以偶氮染料活性黑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的脱色情况.结果表明:当温度在20~40℃范围变化时的脱色速率变化符合Arrhenius方程,pH值7~9时均有较好的脱色效率;氧气对脱色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脱色体系中酵母提取物的加入大大提高了沼泽红假单胞菌的脱色速率,可达1.12mg·gcell-1·h-1.沼泽红假单胞菌粗酶液对不同浓度活性黑的脱色速率曲线符合米氏方程规律,Lineweaver-Burk法求得米氏常数Km=13.3μmol·L-1,最大酶反应速度Vmax=0.19μmol·mgprotein-1·min-1.
其他文献
建立了聚酯类降解材料降解菌计数和分离的新方法--膜基频度稀释法,通过第一反应模型确立了培养时间,比较了膜基频度稀释法与传统方法的透明圈技术所得实验结果.结果显示出,测定数据的误差≤±5%,膜基稀释频度法适于自然环境中聚醇类降解材料降解菌的计数和分离.进一步利用该方法计数了土壤环境中各种聚酯类生物降解材料降解菌的数目.土壤中PHBV、PHBHHx、PHB、PCL、PPC、PBS和PBSA的降解菌数分
三次采油产生大量含聚丙烯酰胺(PAM)污水,亟待生物化学处理,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PAM的生物降解.从油田产聚合物污水和污泥中分离到7株PAM降解菌,并对其种属进行了电镜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分析表明7株菌分别归类于放线杆菌纲(Actinobacteria)和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及芽孢杆菌(Bacillus).降解结果表明,7株聚丙烯酰胺(PAM)降解菌在合适的
紫外线杀菌技术对大庆油田深度污水处理站污水进行了现场杀菌试验,污水流量为300m3·h-1,杀菌装置安装在污水站出水管道上.试验结果表明,紫外线杀菌后,水中硫酸盐还原菌、腐生菌和铁细菌的杀灭率均在99%以上,对硫酸盐还原菌的杀灭效果好于对腐生菌及铁细菌的杀灭效果,细菌指标达到了油田回注水标准,处理成本仅为0.024元/m3.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废水中微生物产生的单质硫含量:在一定条件下将单质硫完全转化成硫代硫酸根,硫代硫酸根再与过量碘反应,通过比色测定剩余碘量,间接测定出单质硫的含量.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限为0.03mg·L-1;加标回收率稳定,回收率范围在97.8%~100.2%.通过采用液相色谱法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得的数据无显著差异.而且,与液相色谱法相比,该法对
喷射环流生物反应器结合了射流曝气和环流反应器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氧传递效率,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对比分析了喷射环流生物反应器与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在氧的传质、污泥活性及污泥絮体吸附性能方面的差异,证实了喷射环流生物反应器不但传氧效果优于传统工艺,而且反应器中污泥活性和污泥絮体表面积均高于传统工艺,揭示了喷射环流反应技术高效反应机理.
对ANAMMOX工艺处理味精废水的种泥进行筛选.15个月后,三种污泥均成功地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表明三种污泥均可以作为厌氧氨氧化工艺的接种污泥.比较三种污泥,味精厂污泥经富集培养后污泥中出现粒径在0.5~1.5mm的污泥颗粒,颜色为砖红色,表现出的厌氧氨氧化活性最高,表明味精厂污泥是最合适的ANAMMOX工艺处理味精废水的接种种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次之,而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活性污
通过实验室规模UASB反应器研究了阴电极及其产氢作用对人工配制生活废水厌氧消化作用的影响.采用了两个UASB反应器进行对比研究.一个是普通UASB反应器,作为对照;另一个反应器是在普通UASB反应器基础上,添加了电极子系统.电极子系统的阴极埋入反应器厌氧污泥床,在加直流电的情况下(1.0~10.0mA)可以产生并排放氢气.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反应器相比较,阴电极及其产氢作用使反应器的甲烷产生量增加
在生物制氢反应器中,不同的顶极群落形成不同的目标发酵类型.本文研究了生物制氢反应器启动初期的容积负荷、pH值和ORP生态位对顶极群落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启动初期,在某一发酵类型的稳定生态系统未建立之前,容积负荷的快速及频繁变动是导致细菌种群发生演替和发酵类型转型的直接生态因子;反应器启动初期建立的pH值和ORP生态位与进行丁酸型发酵或乙醇型发酵的种群所需的生态位相似,使其在初期生态系统
将颗粒活性炭进行载体预先定向挂膜,采用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处理硫酸盐废水,研究了系统内生物相特点以及pH值、碱度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结果表明,载体活性炭颗粒上微生物主要是SRB,载体实现了对SRB的定向性富集.载体颗粒上孔径大于5μm的孔隙是微生物的主要栖身场所,小于1μm的孔隙极少有微生物附着.系统可以在pH值低达pH=5.4~5.7和碱度650~800mg/L条件下运行,但抗酸度冲击能力差,而在
通过选择性富集培养,从沈抚灌区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菲降解菌L2.该菌株能以菲为惟一碳源和能源生长,经染色、形态鉴定和16S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该菌株属于不动杆菌属,命名为AcinetobacterL2,并进行了多环芳烃菲降解能力测定和系统发育进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