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秘密刑事保护若干问题研究

来源 :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sp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完善企业商业秘密的法律保护,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关于商业秘密刑事保护的具体规定较为笼统,许多具体问题在法律规范中并没有加以明确规定.在对我国现行商业秘密刑事保护规定分析的基础上,就商业秘密刑事保护的立案、管辖、刑事附带民事赔偿、损失计算、刑罚适用等相关问题作初步的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商业秘密刑事保护的完善,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其他文献
对2007-2013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海关查扣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货物中,绝大部分为出口环节的商标侵权货物,其中,涉外定牌加工的货物居多.海关对此执法所依据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因高出TRIPS协议对成员国的要求,早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非议.研究表明,涉外定牌加工货物上贴附的标识不能称之为商标,加工方贴附标识的行为也不是商标的使用行为;加工的货物全部返回委托方国家或地区
因2013年《商标法》中混淆可能性的引入,我国商标确权和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中最核心的商标近似概念有必要重新界定并确定具体的判断规则.根据2013年《商标法》的规定,在商标和商品有一方不相同但近似或者类似的情况下,商标近似既是商标确权和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的独立要件,也是商标确权和商标侵权的判断标准中的混淆可能性的重要因素.从世界各国的商标实践来看,商标近似存在着美国和欧盟商标法的客观的商标近似和日本
注册商标三年不使用撤销制度是商标法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理论依据是,由商标的识别功能所决定,只有在商业活动中真实使用的商标才是法律所要保护的商标,长期不使用的注册商标已经失效,法律不应再提供保护.该制度体现了商标保护的理念,符合商标法的立法目的.按照体系化的要求,商标法的相关制度应当与该制度保持理论和逻辑上的一致性,而新商标法显然没有做到这一点.本文采用体系化的研究方法,首先证立注册商标三年不使用撤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与商业秘密之间冲突是社会利益多元化的必然结果.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的法定义务,也是投资者获取公司经营信息、作出合理决策的重要手段.然而,作为公司商业秘密的经营信息公开可能使其面临着利益上的不当侵害,竞争优势将会削弱甚至荡然无存.正确处理好信息披露与商业秘密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利益的平衡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利益衡量理论的运用对此难题的解决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如何适用专利侵权产品使用者停止侵权的责任,提出以下意见: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在起诉了侵权产品制造者后,又起诉侵权产品使用者并要求停止使用的,如果在确定制造者赔偿责任时己经考虑到了第二个案件中所涉及的侵权产品,并且制造者己经对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进行了充分的赔偿,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的损失已经得到全部弥补,应驳回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的起诉;专利权人或利害关系人同时起诉侵权产品的制造者和使用者,并
恶意抢注他人在先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未注册商标应当满足相关商品领域、有一定影响、恶意、导致相关公众混淆误认等四要件,其中一定影响是核心要件.司法认定一定影响对这类案件的审判至关重要.法官应当对在先知名商标利益进行衡量:根据在先商标的知名程度,决定赋予禁止权的保护,还是赋予在先使用权的保护.在判断是否具有一定影响,应该具体考量时间、地域、传媒影响力、商品属性及相关公众等因素.
知识产权法学界认为垄断性是知识产权的特征之一,这一观点成为通说.但对于该垄断性的来源、内涵和用语适当性并没有深入探究.随着反垄断法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国家用反垄断的方式规制知识产权的滥用.这就会产生疑惑:用反垄断方法规制知识产权的滥用是否与知识产权的垄断性相矛盾?是否与知识产权制度的目标价值相背离?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对知识产权垄断性以及知识产权的垄断性和反垄断的垄断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以消除疑
文章首先对北京法院55起互联网不正当案件民事判决书进行实证分析,总结其中存在的当事人滥用管辖权、案件审理周期长、赔偿数额低、执行难等问题,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保护互联网用户权益、将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进行归类、加大赔偿力度、适用诉前禁令、知识产权法院建立专门机构等对策和建议,以期能对司法实践有帮助.
知识产权的目的是鼓励创新,促进社会科技进步.为了激励创新,知识产权法为此设置了许多相应的制度设计,来保护个人的创新成果.可是,现有法律也有很多缺陷.知识产权是民事私法上的权利,既然属于民事私权就存在滥用的可能.可是由于我国的国情导致知识产权法律侧重对权利人的保护,却忽略了对其权利的限制,导致现实出现很多利用知识产权垄断市场,限制竞争的行为.急需垄断法予以规制.本文围绕滥用知识产权与垄断法的规制的角
作品标题保护横跨著作权、标识权和形象权多个领域.著作权保护看似便利,实际作用却极其有限.对于能够标识特定作品、并将其与其他作品区别开的标题,可以赋予专门的标题权,这一权利当属标题保护的要义所在.对于能够标识或区分作品出处的标题,自可受到商标保护.至于知名度极高且具有良好声誉的标题,还可受形象权的保护.在有关标题权和形象权的专门制度尚付阙如的情况下,各国可以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来保护适格的作品标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