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化微咸水灌溉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来源 :2016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mi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磁化微咸水灌溉对土壤生态的作用效果,以非磁化微咸水灌溉处理为对照,通过模拟盆栽试验研究了磁化微咸水灌溉对土壤交换性盐基、微量元素含量和碳氮磷养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微咸水灌溉中土壤交换性Mg2+、K+、Na+降低,为0.7%~25%,其交换性盐基饱和度(BSP)降低,为7.9%~32.4%;交换性Ca2+和交换性盐基总量(TEB)提高6.7%~7.9%,BSPCa2+(Ca2+在交换性盐基中所占百分比)提高1.5%~3.0%;磁化微咸水灌溉后,土壤交换性K+、Ca2+、TEB和BSP K+、BSPCa2+含量均提高,为13.2%~31.3%;交换性Na+、Mg2+和BSPNa+、BSPMg2+均降低,为9.3%~56.5%,呈显著差异水平(P<0.05),且各交换性盐基离子平均含量依次为Ca2+>Mg2+>Na+>K+.(2)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中全量Fe、Mn、Zn含量均降低,为6.14%~23.81%,全量Cu含量提高,为10.97%~19.63;有效态Fe、Mn、Zn含量均提高,为3.63%~49.70%,有效态Cu含量降低,为5.00%~12.56%;磁化微咸水灌溉条件下,全量Fe、Mn、Zn含量提高,为19.22%~49.05%,全量Cu含量降低,为0.73%~8.14%;有效态Fe、Mn、Zn和Cu含量均降低,为12.41% ~43.32%.(3)微咸水灌溉条件下,OC和N、C/P和N/P下降为4.87%~44.46%,全磷和C/N提高,为5.2%~37.99%;磁化微咸水灌溉条件下,OC和N、C/P和N/P提高,为15.89%~116.06%,P和C/N降低,为6.08%~28.40%.由此看出,磁化微咸水灌溉改变了土壤盐基离子的交换特性和离子组成,提高了土壤对养分的固定能力,并通过改善土壤环境满足植株正常生长发育.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电动法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以人工配制Cd污染土壤为对象,采用壳聚糖增强电动修复的方法对比其他增强剂对其进行了探究.通过控制不同的电压(1V、2V、3V)、
会议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10种牧草品种对复合污染土壤中重金属Cd、As的吸收累积特性.结果表明,对砷、镉的吸收能力较强牧草均为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苏丹草,对砷的吸收量分别为
各上市公司、拟首次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司:2000年年末及2001年初,财政部相继发布了《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 Listed Companies, Companies to be Initial Issue a
从教育哲学的视角来看,主体性教育是一种价值论或教育价值取向,旨在说明教育是一个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因此,倡导主体教育在教育理论和实践中的意义不言而喻。然而,面对现代哲学对主体性理解的偏狭特别是过分夸大主体性,列维纳斯提出了为他的、相异性的具有他者性的主体思想,同时阐发了外在性思想的要义,强调为他性、非对称关系的伦理关系。其"他者性"的思想对全面理解主体教育、合理选择教育价值取向,乃至对教育内容与方法的变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为了解沈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工业园不同功能绿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法和原子荧光法测定了其重金属含量,并依次采用了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
  根系作为植物与土壤直接接触的器官,易受环境影响并能通过发育可塑性对各种环境条件作出响应。为了验证根系形态可作为筛选修复镉污染土壤备选植物的重要指标这一假设,本
会议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教师职业构成了挑战,当务之急是找寻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专业特质,从而为人类教师的重要性辩护。相较于人工智能,人类教师在课程理解诸方面优势明显:在理解层次上,只有人类教师能兼顾广义和狭义的课程理解;在理解方式上,人类教师的"理解范式"无可替代;在理解中介上,人类教师运用语言方面有独特优势;在理解效果上,人类教师的理解更具创造性。这些优势表明,教师课程理解是人工智能时代人类教师何以为师质的规定性,是人类教师的核心存在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发展迅速,队伍庞大,成果丰硕.如今,中国已成为高等教育研究大国,高等教育学科成为一门“显学”.这既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春风,又与高等教育现代化
期刊
在台湾地区高校开展院校研究的过程中,政策鼓励、现实需求驱使、高等教育治理环境要求是其高校校长参与院校研究的动力所在。部分校长在院校研究中扮演双重角色,既是决策者,又是院校研究人员,有效减少了决策者与院校研究人员之间因角色冲突、价值差异所造成的矛盾;他们深入参与院校研究,在此过程中发挥了专业分析、咨询顾问、桥梁纽带、沟通协调等作用。高校校长深度参与院校研究,是台湾地区院校研究产生初期的特殊现象,在实践中却行之有效,是院校研究领域新的成功经验。
今年是《高等教育研究》杂志创刊40周年.40年来,《高等教育研究》沐浴着改革开放和教育科学发展的东风,在几任主编的带领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守学术标准,聚焦我国高等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