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介电常数2E4组中高压电容瓷料研制

来源 :第12届全国高技术陶瓷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y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述了中高压电容瓷料的发展概况,详细介绍了高介电常数2E4组中高压电容瓷料的研制情况,结果表明采用喷雾造粒法批量生产成功瓷料的介电性能为:介电常数ε=10 000±800,介电损耗D<0.01,温度系数α<±55﹪,抗电强度E<,b>>3kV/mm(AC).
其他文献
首次将人工神经网络技术用于压电陶瓷的性能分析研究.以PZT为对象选取了几种常用的稀有金属氧化物掺杂剂,在均匀实验设计基础上,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21个样品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掺杂体系的数学模型并将其与多重非线形回归模型的精度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体系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明显要比多重非线形回归模型准确.而且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在对建模样本外实验点的预测也非常成功,说明人工神经网络在陶瓷这种多组分材
我们提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新型毫米制备方法,是利用仅应物在毫米波场吸收电磁波能量直接转化为热能加热发生固相反应,合成锂离子正极材料,简述了毫米波微波场中锂离子电池材料尖晶石合成法的优点及工业化意义.探讨了发展空间及技术特点.
通过模拟电容器的实际运行条件,对激光发生器用SPBT陶瓷电容器在高重复率充放电老化电压下的破坏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充放电破坏是一种沿面击穿现象,这种沿面击穿与瓷体的电致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增韧包封环氧和改善电级留边状况,可大幅度提高电容器的充放电寿命.
低温烧结软磁铁氧体是表面组装元件(SMD)中的一类关键材料.本实验采用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了一系列高活性的Mn掺杂Mg-Cu-Zn纳米粉,并在低温下实现了Mg-Cu-Zn铁氧体的致密化烧结.与此同时,对低温烧结Mn掺杂Mg-Cu-Zn铁氧体的烧结性质、结构与相组成、磁性能与显微形貌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在一定的Mn掺杂范围内,Mn对Mg-Cu-Zn铁氧体磁性能的改进,主要是通过对材料内部磁致伸缩系
研究了SrBiTaO粉体固相合成温度对其烧结行为的影响.利用固相合成法,在不同煅烧温度下合成SrBiTaO粉体即分别在800℃,900℃,1 000℃,1 100℃温度下对反应料进行煅烧,获得纯SrBiTaO粉体.将这些粉体进一步在800℃~1300℃进行烧结,借助X光分析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合成的粉体对SrBiTaO粉体烧结密度和高温分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和高温(1000℃,1100℃)合成的粉
LaNiO薄膜材料在动态气氛下(1.67﹪H/N和1.67﹪O/N 2种气氛中每隔30s交替变化1次)经过800℃,30min预处理得到La-Ni-O薄膜材料.薄膜采用浸涂法在多晶AlO陶瓷基片上形成,前驱体溶液以硝酸盐为原料,柠檬酸作为络合剂.实验对La-Ni-O薄膜材料的氧敏性能进行了测试.
详细研究了由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的堇青石粉末烧结体的显微结构,该烧结体是一种低介电常数(K≤5.5,在1 MHz),低介电损耗(tan σ≤10,在1 MHz)和低温烧结(T≤1 000℃)的介质材料,它作为高频多层片式电感器(MLCIs)的介质材料来研究具有理论与实际双重意义.本实验的重点在于研究从无定形形态中所析出纳米微晶的大小;形貌以及棒状晶体的生长方向.由XRD结果表明:实验
研究了Ba(ZnO)(CoO)(FeO)中Zn,Co比例和Fe含量对其X波段(8.2GHz~10.4GHz)复数磁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Zn,Co比例的变化,粉体的磁导率出现两个特征变化区域,μ′和μ″在区域1(0(CoO)(FeO).
采用可溶性无机盐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在AlO和Si(111)/SiOTi/Pt的衬底材料上制备了SrBiTaO铁电薄膜.通过SEM及XRD等微观分析手段,研究了不同衬底材料对凝胶膜与晶态膜的开裂情况、成相情况、晶体取向及微观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从实验和理论方面进行了探讨,为无机盐溶液源制备SrBiTaO铁电薄膜提供了研究基础.
研究了超细YO粉体AIN陶瓷致密化、热导率以及微结构的影响,讨论了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研究发现,在较低的烧结温度下,超细YO有利于提高AIN陶瓷的致密度和热导率.在较高温度下,该粉体对AIN陶瓷的致密度和热导率影响不大,但可以改善晶粒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