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皮肤真菌病研究概述

来源 :面向21世纪中国人兽共患病防治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uyuef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淋巴结有无转移是乳腺癌重要的预后指标之一,但研究的重点多在腋窝淋巴结,而对腋窝区以外引流乳腺的淋巴结、包括内乳淋巴结(Internal Mammary Node,IMN)的研究则较少,尤其是乳癌手术范围趋向缩小后,更是如此.应该说,不论哪个引流区域有淋巴结转移都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对肿瘤位于内侧和中央区的35例乳腺癌病人IMN转移的情况进行初步的前瞻性研究探讨,介绍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治
本实验主要研究在不同部位将通过"一步成囊法"制成的微囊化兔甲状旁腺组织异种移植治疗大鼠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症.移植后血钙和移植物的透射电镜观察作为移植成功的功能和形态判断标准,同时对微囊化异种组织移植在受体的最终结局进行初步探讨,并选择一个有利于移植的部位.本文介绍了临床实验的材料,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并对临床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急性胰腺炎是外科常见急腹症,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除了胰酶的自身消化损伤作用外,多种炎症介质也参与和发展了胰腺炎的自然病程,同时使胰外脏器损伤不断加重.本实验建立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采用莫比可和西乐葆两类环氧化酶-2抑制剂进行实验干预,观察其对胰腺炎大鼠预后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治疗机理.通过实验分析结果:1.逆行胰管注射3.3﹪牛磺胆酸钠2ml/kg建立急性胰腺炎大鼠模型具有操作简单,实验条件要求不
本项研究应用流式细胞仪、电镜等技术检测梗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FasL、TNFa、Bcl-2的表达,探索梗黄心肌损伤的发生机制.
本文采用扫描电镜(SEM)与透射电镜(TEM)对62例胆囊炎胆石症患者的胆囊黏膜进行超微结构观察,胆囊黏膜病理切片经硷性品红染色法进行螺杆菌观察,研究胆囊黏膜超微结构的特征和螺杆菌感染与胆石成因的关系.首先介绍了材料与方法,包括:病例的选择、分组、技术方法、统计方法x2检验和t检验.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石形成是淤胆还是细菌感染,抑或是淤胆和细菌感染联合作用启动的,目前尚不清楚.胆囊结石的形成
亚铁血红素氧化酶(Hemeoxygenase,HO)是将亚铁血红素降解为胆绿素、铁、和一氧化碳的限速酶.HO主要存在两种同功酶: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HO-1)和亚铁血红素氧化酶-2(HO-2).HO-2是一种结构酶,不能诱导产生,HO-1在很多条件的刺激下可以诱生.目前认为HO-1水平升高是机体对氧化应激的一种适应性反应.本文主要研究了表阿霉素诱导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
肝切除是治疗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肝切除范围仍然存在争议.由肝炎或肝硬化而诱发的多中心癌发生(multicentric carcinogenesis,MC)约占HCC肝内复发的50﹪,也被认为是影响生存期的主要因素.综上表明,肝切除的合理切除范围并未被明确阐明,也无结论性证据.本文介绍了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并对临床实
目的:及时掌握、分析广东省钩体病的流行动态及成因,为制定下一阶段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过去近10年钩体病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及相关分析。结果:1990~1998年年均发病率为0.54/10万,年均病死率为5.00℅,病例主要集中在北江流域和东江流域等5个市,健康人群钩体抗体阳性率为30.08℅;发病率与水田面积、化肥折纯量、氮肥、钾肥的用量呈显著性相关。误诊、漏诊是造成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目的:动态研究1949年至1996年中国致病真菌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统一方法多中心在中国25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致病真菌动态分析,结果:从1949年至1986年21459株、1986年9139株及1996年18085株临床分离到的致病真菌动态分析,发现近10年来致病真菌分布有明显差异,红色毛癣菌所占比例从1986年的45.4℅下降至1996年的34.5℅,但仍居首位,白念珠菌从1986年的5℅上升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