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之构想

来源 :2018中国南方教育高峰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gidtfdx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著名湾区的发展历程表明湾区对各种要素资源的集聚能力及这些要素本身所具有的创新性等,是湾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高水平大学集群的卓越表现则是其重要支撑.湾区高等学校类型较为齐全,但一流大学数量仍偏少;学科专业类别较为丰富,但优势学科专业仍不多,理工类学生占比不高;科研成果较为丰硕,但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仍比较弱及国际化水平整体不高.建议湾区高等教育集群发展战略路径可从国家战略视角、政府视角、学校视角和社会视角四个方面展开.
其他文献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是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以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为例介绍了学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一课三平台”育人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及该模式在育人成效、同行辐射、社会影响和国际影响方面的情况.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须在湾区构建富有特色、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打造高水平、开放式、国际化高等教育资源集聚高地,推动所有高校在创新驱动湾区发展中充分发挥战略支撑作用.为此,粤港澳要共同为加快发挥湾区高校战略支撑作用而激发和集聚创新资源,构筑湾区高校多层次人才培养和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支撑体系,加强包括湾区高校科研院所在内的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建立健全保障湾
文章阐释了粤港澳湾区城市群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目标,分析了粤港澳三地高等教育的优势和不足,提出了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扩大学生交流、合作举办新的高等教育机构、开展科研和平台建设合作、开展重点关键领域的合作、引进香港和澳门的教育服务六条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合作发展的建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充分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议:在中央政府支持下,粤港澳三地政府和大学合作,联合社会参与创建一所新型联合大学——“湾区联合大学”,作为区域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与枢纽,以打破粤港澳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体制壁垒,增强港澳青年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协同发展,为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提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自提出以来,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成为新时代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一国两制”方针,破解粤港澳三地制度“壁垒”,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调配资源效率,引领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建设为引领,从国际比较的视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目标,以及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文化融合等角度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提出思路.
高等教育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且特殊的角色,长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有良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困境.本文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交流合作进程中,需要建构发展共同体,从顶层设计、运行平台、保障机制三个方面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共同推进大湾区高等教育创新融合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当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和试验区.中国当代大学教育重“教”轻“育”,大学文化传承的责任彰显不足.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教育或可借鉴中国传统书院的经验来促使教育回归其根本,“教”与“育”并重,建设具备师生情笃和人文精神特色之湾区大学.
高等教育在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中承担着重要职能,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引擎与持久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高等教育必将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由来已久,但从合作走向融合依然存在障碍.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具有区位优势,同时具有各自的比较优势,但三地在办学实力和资源、配套政策措施与实施细则、管理体制、政策法律与文化价值等方面存在的差异与问题抑制了三地高等教育的融
以构建粤港澳大湾区高等教育软实力为目标,大湾区的高等教育要从扩展内涵建设、加强软件建设、发挥人才能力、增强创新知识的影响力、提升合作办学能力等五个要素来完成文化体系、科技创新体系、高校内涵建设与创新创业体系建设.
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为三地的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提供了便利,通过密切港珠澳各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设立港珠澳学术委员会,优化港珠澳教育结构布局,建成丰富的人力资源供给基地,提升港珠澳高等教育区际竞争力,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港珠澳三地的高等教育协同创新对于应对国际高等教育的竞争,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治理的现代化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