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榨橄榄油鉴别方法的研究

来源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八届学术年会暨产品展示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elaopolo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一种可以鉴别初榨橄榄油的方法。通过柱色谱技术。洗脱出橄榄油中的蜡组分,然后进行气相分析,通过内标法测得蜡的含量,根据蜡的含量对橄榄油进行鉴别。该方法重现性好。外标加入量0.5~2倍范围内,回收率为98.8%~107.1%。
其他文献
沉淀法白炭黑原料易得,工艺简单,成本低廉,普通沉淀白炭黑市场已经趋于饱和,但高性能沉淀白炭黑市场空间仍较大,特别是在硅橡胶的应用方面。笔者从改进沉淀法白炭黑生产工艺入手,研究了原料水玻璃和硫酸浓度及杂质含量、反应温度等因素对白炭黑产品理化性质及其在硅橡胶中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使产品质量较好地达到硅橡胶及其它制品的要求。
为提升葡萄籽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对正己烷溶剂法提取葡萄籽油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在料液比1:9、提取时间4h、提取温度65℃、提取次数为3时有最佳值,葡萄籽油提取率为93.03±2.87%。
本文介绍了二十八烷醇及脂溶性维生素玉米油、高植物甾醇、维生素E玉米油、营养均衡玉米调和油3种新型营养玉米油的功能特点、成分组成及制备方法。
油菜籽是中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本文针对油菜籽传统加工工艺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了油菜籽全含油膨化预榨浸出制油新技术。实践证明:利用该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预榨毛油含磷量由800mg/kg降到150mg/kg以下,预榨饼残油由18%以上降到15%以下,减轻了浸出的负荷,同时提高了预榨毛油质量。提高了出油率与精炼率,降低了能耗等,适合在我国油菜籽加工企业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大豆胚芽是大豆的精华部分,营养最丰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最多。采用超临界CO2萃取工业生产技术从大豆胚芽中萃取出了天然绿色、无溶剂残留、含有大量的天然维生素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高质量大豆胚芽油。并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浓香花生油由于选料考究,具有香味纯正浓郁、色泽适中,采用纯物理压榨工艺;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添加剂,无化学残留等特点,以及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不断完善浓香花生油的生产工艺,提升花生油的产品质量。经本公司长期研究、实践,准确把握了影响浓香花生油质量的因素。本文分析了影响浓香花生油质量的因素,总结了该工艺所产花生油的优点。
植物甾醇属于甾体类化合物与胆固醇分子结构相似,存在于所有植物食品中,特别在植物油中含量很高。植物甾醇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可明显降低人体对摄入胆固醇的消化吸收,它在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用途。甾醇在油脂精炼过程中有较大损失,针对玉米油在脱色和脱臭过程中的甾醇损失状况展开研究。
介绍了碟式分离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结合油脂连续精炼的生产工艺。重点介绍国产自清式碟式分离机在安装、生产及维护中应注意的事项,并对使用中的操作要点及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在试验室小试的基础上。研究了采用液化石油气间歇浸出樱桃核油的中试工艺的可行性;确定了樱桃核油提取中试试验的工艺条件为:液化石油气作为溶剂,在小型浸出罐中,对500 kg粉碎的樱桃核进行三次间歇浸出,每次浸泡时间1 h,料液比为1 g:1.1 mL。在此条件下,樱桃核的出油率可达94%,粕中残油为0.8%,毛油中残溶为94mg/kg,毛油的碘值为115.3g100 g。技术指标达到了中试预期的目标,
本试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对南瓜籽油的提取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萃取条件(萃取压力、萃取时间、萃取温度、CO2流量)对南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寻找提取南瓜籽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即萃取压力40MPa、萃取时间1.5h、萃取温度50℃、CO2流量40kg/h。此条件下出油率为37.21%。利用GC-MS法分析南瓜籽油脂肪酸组成,得到必需脂肪酸亚油酸为(36.30%),油酸(31.65%)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