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OxaA基因的表达及间接ELISA方法的建立

来源 :第四届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2014年中国狂犬病年会、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第四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_0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sis)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对于猪附红细胞体病暂时没有较好的手段控制,而且已知的功能性基因偏少.因此,本试验根据NCBI中公布的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序列,PCR扩增获得包括全基因在内1561 bp的吉林株膜蛋白OxaA基因序列,并上传NCBI(登录号:YP_004249851.1).获得的OxaA基因序列与猪附红细胞体基因组KI_3806(登录号:NC_015153)比较,存在21处同义突变,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8%,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100%.
其他文献
斑马薯片病(ZC),因其能够引起马铃薯产量和品质显著下降,已成为美国及全球马铃薯产业的关注焦点.这种病与存在于韧皮部的细菌Candidatus Liberibacter solanacearum(Lso)相关.Lso是一种由马铃薯木虱为传播媒介的植物病害.自2000年在美国发现,迄今对斑马薯片病的研究已取得巨大进展.研究在大田和实验室均已开展,如调查介体迁移与马铃薯作物出苗时间的关系,评估木虱介体
会议
马铃薯晚疫病由卵菌致病疫霉引起,是世界上攻击茄属植物的主要病源,引起世界范围内重大产量损失.该病害于1845年第一次发现,它引起了著名的爱尔兰大饥荒,引起数百万人死亡,许多人移民.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病原菌群体迁移和变化,晚疫病在世界马铃薯生产系统中再一次流行,它拥有更强的攻击性和抗杀菌剂能力,使许多商业品种的抗性丧失.考虑到上面这些问题,世界上晚疫病的研究者重点研究了致病菌、病害流行及生态、
会议
创新土传病害复合侵染防控措施,对马铃薯生产可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现今,全世界农民都面临着由土传病害引起的产量和质量损失.由于经济压力及缺乏可替换的经济作物,农户种植马铃薯轮作周期很短.目前对主要病害还没有可以有效利用的抗病种质资源,这导致了土传和虫病害的猖獗.土壤真菌如立枯丝核菌、镰刀菌、炭疽病菌与粉痂病菌,为害越来越严重,这些由病害产生的损伤又会被线虫,如根结线虫、球异皮线虫与短体线虫放大.此
会议
马铃薯块茎生活周期包括块茎形成、发育、休眠和发芽的过程.马铃薯块茎休眠是指在最适宜的发芽条件下,块茎也不发芽生长的生理状态.块茎休眠期的长短依赖于马铃薯的基因型和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块茎休眠的解除和发芽与块茎的结构和代谢变化以及基因表达模式的变化密切相关.本研究应用抑制差减杂交技术(SSH)、转录组测序和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蛋白质组测序方法鉴定了块茎休眠和解除过程差异表达基
会议
马铃薯可能是含有数量最多的近缘野生种数量最多的作物,而且几乎所有的马铃薯野生种同属于一个基因库,所以可以利用多方法将栽培种与野生种杂交进而利用野生种的有性状.然而杂交中会有一些障碍,比如胞质不育.马铃薯的细胞质类型,是由不同的叶绿体和线粒体DNA的类型决定的,对设计高效的育种和杂交组合非常重要,而核染色体DNA是对于一些特殊性状如各种类型的雄性不育起作用.通过线粒体和细胞质的分子标记分析45个马铃
会议
研究适宜西南地区丘陵山区以中小型机具配套为主的马铃薯机械化生产技术模式,重点突破丘陵山区马铃薯机械化生产的技术瓶颈,提高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作业水平.课题采用起垄播种技术路线和平播后起垄技术路线,以起垄播种技术路线为主,即机械化耕整地→机械化起垄施肥播种→机械化中耕→机械化喷药→机械化灭秧→机械化挖掘.围绕该技术路线结合农艺栽培要求集成马铃薯机械化生产关键农机技术:一是机械化耕整地技术,机耕要求达到耕
会议
目的 分析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点2011年疫情,了解监测点血吸虫病工作防治现状和疫情变化趋势,为全省防治血吸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和四川省血吸虫病监测方案要求,在四川的15个监测点开展2011年监测工作.结果 15个监测点的居民血阳率为9.04%,居民感染率为0.04%,耕牛感染率为0.45%.共查出钉螺面积376168m2,平均活螺密度为0.131只/0.11m2,未发现感染性钉螺.结论
本研究以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西乌旗地区检获的羊株和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检获的人株细粒棘球蚴作为研究对象,对其CO1与ND1基因的部分序列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将两种序列与GenBank中已报道的细粒棘球蚴CO1和ND1基因相应序列进行比对,目的在于明确这些地区不同动物宿主间细粒棘球蚴种株的基因型和遗传变异情况及不同地理株之间的基因差异,这对了解家畜和人细粒棘球蚴病的感染来源以及不同宿主间的传播链并制定不同
目的 调查塔里木盆地南部和田地区民丰县黑热病流行状况.方法 告知同意后采血,检测黑热病抗体,美国西雅图InBio国际公司rk39免疫层析法试条手持检测条,加样端插入被检液中,液体开始爬行时立即从被检液中取出,吸液面朝上水平放置10min观察结果.出现2条紫红色线清晰可见为阳性(+),位于加样端近的为反应线,远的为质控线,离样品端的紫红色线.rk39-ELISA夹心法检测黑热病抗体,初试筛选阳性标本
会议
为构建犬新孢子虫AMA1基因重组猫疱疹病毒Ⅰ型(FHV-Ⅰ)转移质粒pBS-TK-AMA1,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本试验以pBS-TK重组质粒为载体,插入犬新孢子虫AMA1基因.其中pBS-TK重组质粒是含有FHV-1TK基因的5(2000 bp)和3(1700 bp)同源臂、pCAGGs载体中含有启动子和终止信号的表达盒的pBluesciptⅡ-SK(-)载体.通过转染试剂PEI将pBS-T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