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γ在大鼠出生前后心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

来源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x2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PPARγ在大鼠出生前、后心肌组织发育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蛋白印迹技术,观察18~20 d胎鼠组、5~6 d、10~12 d、18~20 d新生大鼠和出生一个月大鼠(每组各6只)心肌组织PPARγ的表达规律,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结果进行定量分析。结果:RT-PCR结果显示:胚胎18天小鼠心肌组织中PPARγ mRNA呈强阳性表达,出生后各组逐渐减弱;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从胚胎18天至生后一个月大鼠心肌组织中PPARγ的表达强度逐渐减弱,最终稳定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心肌之间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比较均有差异。结论:PPARγ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是从胎心开始,随着心的发育,心肌细胞中的PPARγ表达逐渐减少。提示PPARγ对心肌细胞的分化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急性苇症胰腺炎(ASP)合并腹内高压(IAH)的外科治疗。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9年8月我科收治84例ASP患者中有36例合并IAH资料的同顾性分析。其中Ⅰ级11例,Ⅱ级9例,Ⅲ级8例,Ⅳ级8例。该组患者早期均行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1)疏通肠道,增强胃肠蠕动加用/合用石蜡油;早期胃肠管肠内营养;(2)腹腔、后腹膜有积液的患者均予B超、CT定位下穿刺置管引流;(3)血容量补足
目的:探讨“通瘀救逆汤”对心脏骤停后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机制。方法: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和标准治疗加中药干预组,每组53例。比较两组患者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24 h、72 h、7 d、1月APACHEⅡ评分、死亡率以及24小时、72小时、7天sP-选择素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浓度的差异。结果:标准组和中药干预组患者病死率7天(75.4%vs.56.6%)、1月(83.0%vs.58.4
目的:观察与分析乌司他丁(UTI)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氧代谢的影响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ICU住院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乌司他丁(UTI)20万U静注,每日2次,连续7天,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所有患者均颈内静脉逆行穿刺置管,伤后第1、2、3、4、5天取颈内静
目的:比较分析玉树与汶川地震伤员伤情特点。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玉树与汶川地震患者进行登记,采用国际疾病分类方法(ICD-10)统计、分析其损伤的外部因素及疾病分类、构成情况。结果:玉树与汶川地震患者伤情既有相同又有不同。结论:深入研究地震所致伤员的伤情特点,对合理使用、调配医疗资源,更好的为灾民提供医疗服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ICU构成了现代急诊医疗服务体系,院前急救作为急诊三环理论首要和最重要的一环,具有疾病发生的突然性、病情不可预知性;对急救的时间概念是急迫性,在时间窗内救治才具有时效性;以及工作环境的艰苦、危险性和广泛的社会化特性;对院前急救人员综合素质和体力都有较高要求。综合以上因素,院前急救应是一门具有鲜明特点的特殊的医学专科。
北京市院外急救体系是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与首都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北京市民的日常院前急救和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等工作,为保障首都人民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京市院外急救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介绍了我国院外急救运行模式的现况,探讨了完善北京市院外急救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目的:研究军队干休所院前急救呼救特点,为进一步优化组织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部驻京体系内干休所408例次FA的疾病分布、呼救方式特点。采用圆形分布理论,探讨FA呼救的全年和全天时间分布规律。结果:干休所院前急救呼救以内科为主,心血管病急性发作占67.89%,脑血管意外最多(26.47%),主要是缺血性脑血管病(95.37%)。居家呼救是最常见的呼救场所(67.89%),呼救人员以陪护人员
血小板是介导危重患者凝血和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危重患者血小板计数的进行性下降是患者预后不良的标志。本文对RRT时肝素诱发的血小板减少症、血液灌流时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以及透析膜干扰致血小板减少等问题进行综述。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急腹症,其发病率占急腹症的第3~5位;同时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病死率居高不下,约达30%~60%,且易发生各种严重合并症,对医生是一个严峻的挑战。急性重症胰腺炎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例相对少见,近日我科成功救治了一例重症胰腺炎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
目的:观察百草枯急性中毒对大鼠多脏器损害,为探讨百草枯中毒引起的脏器损害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给予大鼠腹腔注射18%百草枯溶液制作大鼠中毒模型,分别观察模型大鼠在2h、6h、12h、24h、72h以及120h的肺、肝脏以及肾脏的病理变化情况。结果:在中毒初期,大鼠肺组织出现明显的渗出性改变,其后是肝脏组织的气球样改变。而肾脏则在造模后24h,在肾小管见到明显的血红蛋白。在造模24h后,肺组织的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