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术后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

来源 :第三届中医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dyr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静脉回流障碍性周围血管疾病,多发生于下肢,是骨科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DVT的早期诊断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是取得满意疗效和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的关键.多数学者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DVT的首选诊断方法.静脉血流减慢、血液高凝状态和血管内皮损伤是形成DVT的三大病因。如果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骨科大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50%-54%。长期卧床——肌肉的活动量减少,失去了肌肉泵的作用,下肢深静脉回流减缓。创伤和手术刺激——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血管壁和组织的损伤,启动了外源性、内源性凝固系统,增加了血小板的聚集、粘附性和凝固能力,促使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由多因素导致的,任何单一因素不足以引起血栓形成。对存在危险因素的病人,需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尿激酶可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之转变为纤溶酶,进而水解纤维蛋白。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对尿激酶有亲和力,使尿激酶很快渗人血栓,激活血栓中的纤溶酶原,从而导致血栓从内部溶解。对于高危病人和易栓病人,重在预防。术前常规行血液流变学检查,围手术期可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肌注、肠溶阿司匹林及活血化瘀类中药口服预防。对于脊柱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或髋部、股部内固定的病人,术前术后常规检测D二聚体,以判断有无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主动下肢肌肉舒缩训练,病情允许可早期负重。髋关节术后因患肢疼痛、肿胀等因素的存在,在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易漏诊失治,应仔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发现及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属祖国医学“脉痹”“血瘀证”的范畴。是由瘀血阻滞经络,气血运行受阻,脉络痹阻而致。瘀阻是本病变化的根本,所以活血化瘀是治疗宗旨。湿热下注者宜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血瘀湿重者宜活血化瘀、利湿通络。久病脾肾阳虚者宜活血利湿、温肾健脾,始终遵守“总以祛瘀为要”的原则。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基础是瘀血阻滞,治以活血利湿、祛瘀通脉为主。内服消肿破瘀饮,外敷消肿破瘀洗剂,配合尿激酶静滴、利发沙班口服。现代药理证实:方药中的活血化瘀药物,如红花、苏木、川芎、丹参、穿山甲、水蛭等,具有改善血液循环,扩张周同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抗凝、抗血栓和促纤溶作用,起到了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茯苓、苍术、黄柏、木瓜、牛膝等具有清热利湿,逐瘀消肿作用。外敷消肿破瘀洗剂早期外敷患肢,能够除湿、消肿、止痛,有利于肢体肿胀的消退。不仅有治疗作用,还有很好的预防DVT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傣族的族源分布与居住环境,傣族传统医的起源、主要内容及目前发展现状,傣医药的现有机构建设:西双版纳州傣医医院、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傣医药学院,各乡镇卫生院傣中医科的开设,傣医药的研究,傣药材标准的制定现状和个人体会.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头胀、眩晕耳鸣、心慌、四肢麻木、面红、烦躁失眠等.中医治疗高血压病多按"头痛""眩晕"等辨证论治,临证日久发现,单纯辨证论治降压效果不理想,有时根本无证可辨.于是结合现代医学的理论和古今中医文献,认识到高血压病的病变部位在血液和脉络,根本原因在于运血道路出现障碍,使单位体积内血供量发生改变,血供量不
通过对心力衰竭的定义、病名的认识、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现代临床中药治疗等几个方面的综述,表明本病在中医药的治疗中发挥了一定疗效,并提出有待于通过更新的现代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心衰的优势.
中药材/饮片的质量问题一直倍受大家关注,中药饮片更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中医医疗效果.中药材/饮片的质量问题是药品监管的难点、重点,多年来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决.造成这一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质量评价方法可能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中药材/饮片的质量特性不相适宜.本文通过分析中药材/饮片的质量特性,指出中药材/饮片的现有质量标准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了中药材/饮片产业的质量管理和健康
拇外翻是一种多种因素导致的足部畸形,其治疗方法众多,而中西医结合微创技术对于拇外翻的治疗,创伤性小,恢复快,简便易廉,经过20余年的经验总结,其秉承了传统中医的理论基础,以中医骨伤科的"阴、阳""骨错缝、筋出槽""裹帘"等理论为指导,贯穿拇外翻发病机制、手术及康复的整个诊疗过程,并经过不断的临床验证.
目的:对神经性耳聋进行朱氏头皮针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将320人分为两组,分别使用朱氏头皮针针灸治疗和应用药物金纳多、贝科能进行常规治疗,并进行住院观察.结果:使用朱氏头皮针针灸治疗神经性耳聋和使用金纳多、贝科能等常规药物进行西医传统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有显著差异.西医采用药物治疗方式是以扩张血管和营养神经,只能单向调节,不但见效缓慢,且对患者身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唯有中医针刺治疗的作用是双向的和
洪钦国教授为我国中医肾病大家,在治疗慢性肾衰竭用药方面有其深刻见解.其精研《伤寒论》,临证以经方为主,继承发扬经方之妙,师古不泥古,疗疾重脾胃,临床疗效显著.本文主要从洪老临证治疗肾衰用药的原则和方法上进行阐述,总结洪老对慢性肾衰竭的病因病机、治则、辨证及立法遣方用药的思路与经验,佐以临床用药实例,为临床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肾衰竭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
目的:通过对中医经典理论研究,结合研究生课题临床疗效观察,探讨脉症结合在经络调气法临床应用机理.方法:通过病变部位辨别病变经络,以寸口脉辨别病变经脉之虚实,以脉之虚实定腧穴,通过经络调气理论,结合研究生课题临床疗效观察,探讨脉症结合在经络调气法中临床应用的科学性.结果:脉症结合在经络调气法中临床应用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结论:脉症结合在经络调气法中临床应用符合中医经典理论,临床疗效确切,有较好的实用性
本文着重分析中医"治未病"思想在心身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体会.在临床中治疗心身疾病,在中医辨证论证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治疗,待病情好转稳定后改用中成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遵照中华祖国医学理论“循经时辰五行疗法”及“阴阳合一,八卦组合、治本为先、综合调养”的调治原则,按照(子午流注)经络开合的最佳时辰,及时调和脏腑阴阳的整体平衡稳定,提升和增强机体免疫康复自愈潜能,力行实现“未病先防、以调代治、扶正固
目的:观察加减滋水清肝饮治疗老年女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肝肾阴虚型老年性女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方加减滋水清肝饮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氟西汀胶囊治疗,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12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1)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组比较,两组治疗后HAMD-21和SDS量表评分均明显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