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祛斑消白汤治疗紫癜性肾炎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第二十八次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jing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益肾祛斑消白汤治疗紫癜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紫癜性肾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潘生丁、维生素C、替米沙坦及糖皮质激素等西医常规治疗;研究组仅服益肾祛斑消白汤,两组随访时间均在半年以上.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研究组血尿、24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胱抑素C、治疗后复发率、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好于对照组.
其他文献
男性不育已成为全球的社会性疾病之一,也是困扰我国不孕不育夫妇的一个严重的家庭问题。临床上精液常规的检查也远远不能满足男性不育的诊断和治疗,加之,精液本身的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导致其不能对受精能力及男性的生育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价。近来,精子DNA完整性,特别是精子DNA碎片率作为一项新的评价精子功能的指标,已经成为男性不育症的研究热点。
Yangjing Capsule (YC),an innovative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traditional prescription,promotes testosterone synthesis by up-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steroidogenic enzymes.Nur77 as a nuclear recep
目的:用双尾彗星试验(comet assay)鉴别精子DNA单、双链损伤,观察精子DNA单双链损伤在男性不育中的表达特征,揭示精子DNA双链损伤可能才是造成男性不育的真正原因,同时为男性不育的诊疗提供新的观察指标与思路.方法:选择男性不育患者60例以及同期因女方因素不孕前来检查的生育力评估正常的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精子DNA损伤及精浆主要参数的差异.精子浓度及活力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
目的:观察加味聚精食疗方对生精功能障碍性不育(DS)动物模型体内睾丸特异基因Fank1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60只8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采取区组随机化法分为6组正常组(G1)、空白对照组(G2)、西药对照组(G3)、低剂量组(G4)、中剂量组(G5)、高剂量组(G6),每组10只.G2-G6组通过尾静脉单剂量注射5-FU(250mg/kg),14天后即形成稳定的DS模型.自造模14天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病理变化,后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久病入络,瘀阻络脉则肝体失养,又因为肝肾同源,久病及肾,所以肝纤维化后期往往会出现肝肾阴虚证.一贯煎作为滋阴疏肝的代表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肝炎肝肾阴虚证.由于减缓及逆转肝纤维化过程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环节,因此对进行一贯煎拮抗肝纤维化的药效学及药理学机制进行相关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临床指导意义.对于一贯煎汤剂的
人迎寸口脉诊是《黄帝内经》中详细记述的一种脉诊方法,笔者将其应用于痛证的诊疗过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为痛证的诊断、辨证、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该脉法在临床应用中仍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l)“躁”与“不躁”的判断。《说文解字》言:“躁,疾也”。故脉躁当理解为脉疾,属平常脉诊数脉、急脉的范畴。以一息五至为衡量,一息五至及以下为不燥,一息五至以上为躁。(2)“盛”的判定。判定脉盛的倍数时应综合考虑脉
"过度医疗"是目前群众反应强烈一个现象,其内在原因是医师队伍科技创新能力的匮乏.针刀医学已成为中医创新技术的典范,本文章通过探讨建立科技惠民医学研究平台,发挥中医针刀优势特色技术,对缓解"过度医疗"的作用,为建立中医优势特色技术的临床推广模式,为缓解"过度医疗"提供对策.
本文首先介绍了DFQ-580型三维多方位牵引床是在借鉴国内外牵引(拉)类仪器基础上,结合人体生物力学理论设计而成.它能够自动实现前屈、后伸、斜搬、旋转、拉伸等手法,为临床医师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其次通过固定腰臀主固定带、固定头胸板主固定带、固定头胸板副固定带、拉紧头胸调节带、固定腰臀副固定带和拉紧臀腿固定带的捆绑介绍了三维牵引床的捆绑方式,最后介绍了松绑头胸板副固定带、头胸板
中医伤科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防治皮肉、筋骨、气血、经络、脏腑损伤疾患的一门科学.历史上称为疡医、金镞、正体、正骨科等.在祖国医学中,中医伤科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比较完整的理论和经验,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 汉代(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祖国医学的隆盛时代, 隋代(公元581至618年),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探求诸病之源,九候之要,列述了1700余症,为我国第一
中医药信息化能够实现中医学与信息学交叉融合,实现中医药信息获取、转化与共享,继承并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是中医药与时代接轨的需要,亦有利于中医药事业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实现中医药信息化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需要建立中医药特色信息数据库,培养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中医药信息化有其优劣之势,亦有其利弊之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长避短,实现中医药信息化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