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采用76d的生长实验、显微和超微病理观察确定共轭亚油酸(CLA)显著降低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肝脏脂肪含量且不影响其生长和组织、细胞结构的适宜添加量(CLAOPT).CLA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Control)、0.5%(CLA0.5)、1%(CLA1)、2%(CLA2)和3%(CLA3).随后,通过对CLAOPT组和对照组肝脏的比较转录组研究,筛选出关键
【机 构】
:
武汉轻工大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中国,武汉430023;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中国,合肥230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76d的生长实验、显微和超微病理观察确定共轭亚油酸(CLA)显著降低瓦氏黄颡鱼(Pelteobagrus vachelli)肝脏脂肪含量且不影响其生长和组织、细胞结构的适宜添加量(CLAOPT).CLA的添加量分别为:0%(对照组,Control)、0.5%(CLA0.5)、1%(CLA1)、2%(CLA2)和3%(CLA3).随后,通过对CLAOPT组和对照组肝脏的比较转录组研究,筛选出关键调控因子.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各组相比,CLA1组显著降低瓦氏黄颡鱼肝脏脂肪含量,且对其组织和细胞结构均未见不良影响,从而确定1%CLA组即为CLAOPT.经比较转录组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512个差异表达基因(DE genes).经DE gene GO生物学功能和KEGG机体代谢调控网络分析综合分析,共筛选出与瓦氏黄颡鱼肝脏脂肪代谢相关的关键调控基因16个,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阐明CLA发挥降脂功效的分子机理奠定研究基础,也为通过CLA营养调控防治鱼类营养性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由于人类活动、自然气候变化、动物自身等因素,导致中国特有的野生麋鹿种群于19 世纪初叶在本土上灭绝.20 世纪90 年代,通过人类的保护活动,开始将麋鹿在原生地恢复野生种群.野生麋鹿走过了引种扩群、半散养行为再塑、放归自然三个阶段.经过14 年的艰辛努力,人们有计划地实施麋鹿野生放归和自由走出围栏形成野生种群,取得了较好的业绩.
采用RT-PCR和RACE技术,从草鱼肝胰脏中克隆了葡萄糖激酶(GK)基因全长cDNA.该cDNA全长2066bp,含有1个143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76个氨基酸.GK蛋白计算分子量53.7kDa,等电点5.11.该蛋白保守功能位点包括:1个保守的已糖激酶标签序列Leu156-Phe181,2个N连接糖基化位点Asn176和Asn214,1个细胞粘附序列Arg202-Asp204,1个糖胺聚
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免疫调节和脂肪代谢等过程中起着重要调控作用.本实验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法获得草鱼STAT3基因全长,采用生物信息学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12个特征进行分析预测,并应用RT-PCR构建STAT3在草鱼中的组织表达图谱.结果表明,草鱼STAT3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长2739bp,包含2223bp的ORF和216bp5UTR、300bp3UTR,编码合成
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肝胰脏为材料,经过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纯化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对G6PD的pH、温度、底物Km、Vm和金属离子等部分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纯化所得G6PD的比活为18 u/mg,得率为19.5%,纯化倍数1066倍,相对分子量约为71.85 kDa.G6PD的最适温度为42℃.最适pH为7.5和9.0.G6-P和NADP+的K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s,SREBPs)是调控糖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关键核转录因子.为获知草鱼SREBP-1c基因的序列及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规律,采用RT-PCR技术成功获得了该基因的核心片段,并通过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了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后,草鱼SREBP-1c基因在体外培养肝细胞中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所获
构建草鱼前体脂肪细胞培养体系,分别收集分化0、1、3、5、7天的细胞样品进行检测.油红O染色提取法观测脂质蓄积情况;酶标法检测3-磷酸甘油脱氢酶(GPDH)酶活性;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分化过程中线粒体显微结构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分化及线粒体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提取细胞胞浆与线粒体蛋白,分析细胞分化过程中线粒体蛋白含量的变化;线粒体荧光探针染色观察细胞分化过程中线粒体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草鱼
克隆了大菱鲆小肽转运载体peptide transporter Ⅰ(PepT1)基因全长cDNA,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大菱鲆PepT1全长2629bp,5端非编码区长度为69bp,3端非编码区为,预测编码860个氨基酸.同源性对比发现大菱鲆PepT1与大西洋鲑(Salmo Salar)PepT1 cDNA全序列(AB455540)相似性为75%,与斑马鱼(Danio rerio)小肽转运蛋白cDNA
本实验以初始体重(5.17±0.01)g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胆固醇对于大菱鲆幼鱼摄食、生长和胆固醇代谢的影响.实验以65%的脱脂鱼粉和21%的小麦粉为基础饲料,在此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5%、1%、1.5%和2%的胆固醇,制成五种等氮等脂饲料,进行了为期10周的养殖实验.结果表明,随饲料中胆固醇含量的提高,增重率呈显著上升趋势,而摄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血清中TC、FC、CE、HDL-
本养殖试验使用含50%脱壳豆粉之饲料投喂甲鱼进行八周之饲料锌需求试验.八组试验饲料之实测锌浓度分别为27,46,65,85,105,124,151,178 mg/kg,饲料之植酸分析值为11.2 g/kg.投喂27 mg Zn/kg饲料之甲鱼成长最低.骨骼与背甲锌浓度随着饲料锌含量增加而上升,直到约85 mg Zn/kg后趋于稳定.以回归模式分析并使用增重率、骨骼与背甲锌浓度为指标,求得在饲料含5
采用RACE技术克隆大菱鲆肝脏糖异生途径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细胞质型(C型)和线粒体型(M型)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结果显示:大菱鲆PEPCK-C基因(KC149516)cDNA全长2833bp,开放阅读框1875bp,编码624个氨基酸;PEPCK-M基因(KC149517)cDNA全长3124bp,开放阅读框1908bp,编码635个氨基酸.大菱鲆的PEPCK-C和P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