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骨打压植骨术治疗髋臼骨缺损的早期观察

来源 :2008国际骨科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ithernor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缺损的早期效果。 方法:对15例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实施颗粒骨打压植骨结合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臼发育不良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7例,髋臼骨溶解假体松动翻修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髋关节陈旧结核假性融合1例)。 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的近期疗效,除1例出现影像学透亮带外其余植骨全部获得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5.8分,提高到术后的平均81.3分,无并发症发生。 结论:颗粒骨打压植骨技术结合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骨缺损的早期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Atrial fibrillation (AF) absolutely is not only a electrocardiophysiologic problem in its mechanisms. Because the substrates and mechanisms contributing to AF are still not very clear, the therapeu
心脏疾病和肝脏疾病通常相互影响,肝脏疾病对心脏的影响包括:肝硬化合并症、肝肺综合症、肝肺动脉高压、心包积液、硬化性心肌病、非硬化性心脏异常例如肝内动静脉瘘导致的高输出量心衰等,心脏疾病影响肝脏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心衰时肝功能化验的轻度异常,心源性缺血性肝炎、淤血性肝纤维化、心源性肝硬化,本文主要讨论肝硬化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对肝脏的影响。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改变极易误认和掩盖心肌梗死、束支阻滞和心室肥大,特别是患者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多年来一直是临床心电图中倍受关注的课题。自1930年Wolff、Parkinson和White把心电图改变与临床心动过速高发生率联系在一起,做为完整的综合征报道以来,随研究的深入已明确预激综合征的解剖基础和心动过速的机制。本文介绍了PR间期缩短的认识,分析了σ波的真实含义,阐述了对QRS波群的影响,
本文强调了心力衰竭发展的全过程及其预防,分析了进一步强调关键的药物治疗,阐述了中国2007慢性心力衰竭指南新增加的内容。
OBJECTIVES: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irofiban on no-reflow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D undergoing primary percutaneous intervention(PPCI).METHODS:58 consecutive AMI patients und
目的:研究AMP579与腺苷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AMP579为近年来人工合成的腺苷拟似物,在扩张冠状动脉,缩小梗死面积等方面较腺苷更为优越,但未见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报道.本研究选取首次发病,有典型症状,有确切的诊断依据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UAP)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30例,正常对照15例,患者没有其他药物干预,入院后即刻静脉采血8ml.所采血置于枸橼酸钠抗凝试管中(3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出现二尖瓣返流(MR)与心力衰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死亡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09例AMI患者,住院期间行超声心动检查观察二尖瓣返流情况,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并观察心功能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住院心源性死亡率.结果:MR的发生率为46.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内径及LVEF均显著高于非MR组(P<0.01).心功能
心肌致密化不全(noncompaction of ventricular myocardium,NVM)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罕见的、具有临床特色的先天性心室肌发育不全性心肌病.随着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的深入了解,观察到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肌非同步舒缩现象.研究表明,心肌非同步性运动与左心功能有密切关系.
随着假体设计和材料的进步,膝关节假体使用寿命在延长,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松动是影响假体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松动的早期X线表现是局部透亮带。本文对于透亮带的分布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出预防的方法,以便防止假体松动,延长使用寿命。
骨关节炎(OA)是一种以关节软骨进行性退变为主要特征的老年性常见病,引起严重的疼痛和关节功能障碍。为引起国际社会对骨关节炎的关注,WHO把2000年-2010年确定为国际“骨与关节十年”,以推动骨关节炎研究的发展。成果“骨关节炎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治疗的实验研究”通过基因克隆、细胞培养与动物实验,分别从基因、细胞与整体三个水平,从细胞因子、凋亡与衰老三个环节,对OA发病的分子机制及其基因治疗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