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微推力测试技术研究

来源 :第十一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PulsedPlasmaThrusters,PPTs)的微推力测试技术进行了全面综述,并对几种典型进行单脉冲冲量、平均推力等参数测量的推力测试系统和手段进行描述,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文中对PPT微推力测试过程中的细节进行了初步探讨,为未来PPT微推力测试和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其他文献
本文总结了仅根据响应输出进行参数识别的时域分析方法,指出了其特点和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结合一个实际支架结构的宽带随机振动试验结果,研究了该方法的应用,提出了具体应用时算法的改进以提高辨识精度,设计了基于MATLAB环境的程序,结果表明本文对支架结构模态参数的识别是可靠的。
本文首次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CM),对该连接的弯矩-转角关系进行了测试.根据梁柱及其连接的变形特点,采用基于仿射变换的预定位方法、双三次样条插值、小模板及六变量迭代法,测得了管壁处、加强环边及一倍梁高处截面的弯矩-转角关系,通过该模型实验,验证了数字图像相关方法用于测试钢加强环式连接转角的可行性,并为进一步分析钢加强环式连接的工作性能提供了实验依据。
本文依靠国内的技术力量,研制符合我国国情的新型自动化三轴试验系统,将大大有助于我国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
本文对0.4mm厚带单边缺口的硬铝试件进行单轴拉伸实验,采用光学显微拉伸系统记录和观察了缺口周围基于晶粒尺度的微区域晶粒图像,并运用数字图像相关法和微标记点法获得单个晶粒和多个晶粒的变形场,探讨了晶界、晶间相互作用对多晶材料塑性变形的影响。
本文设计和研制了一种能够对微尺度器件或结构进行动态力学性能测量的微散斑干涉平台,完成了微器件中薄膜的热震变形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微尺度结构与器件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定量检测,其时间响应将主要取决于图像采集系统的动态采集水平。
本文研制了两套薄膜单轴拉伸装置,一套用于AFM,一套用于SEM.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法、数字散斑双曝光法和显微标记法,可以实现薄膜微区域变形场的原位检测.运用研制的检测设备分别对1.5μm厚NiFe膜和5μm厚Au膜进行了单轴拉伸实验,获得了检测微区域的变形。
本文介绍了一种为适应教学改革需要,实行实验室全天候开放的建设措施,包括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网上预约系统、多功能材料力学试验机的研制、学生预习实验课件的制作、学生试验过程及实验数据的保存及实验报告的完成等。
本文采用PIV流场测试技术,测得了涡旋波流场瞬时的速度分布,分析了Re数和St数对涡旋波流动的影响,并得出了旋涡涡心位置以及涡心处涡量的动态变化规律。
本文采用了谱平面刀口滤波方法,将双材料(SiNx/Au)微梁阵列接收热像后的转角变形转化为像平面上微梁阵列的像所对应的光强变化,并设计制作了无基底单层膜结构微梁阵列(100×100pixels,微梁尺寸200×200μm2,厚2μm).用该阵列在光学读出系统中,获得了室温下人体的热图像.该系统在室温时(300K)噪声等效温度差(NETD)达到0.2K.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型多功能光测实验力学仪器系统的描述,从实验力学教学的角度分析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实验力学课程中的基础差别,并根据两者不同要求和本仪器系统的特点,针对具体情况分析比较,设计出光测力学实验内容,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以期提高实验力学课程的实验水平,加深学生对实验力学课程光测理论的深入理解,激发他们的创造和创新的潜力,并对实际工程应用产生具体的指导意义。